比特幣區塊鏈設計有一種機制讓這種修改難以發生,我們稍后在談到“工作量證明”和“比特幣挖礦”時再詳細討論。一個區塊中的數據是被打包進這個區塊的一系列交易。這些交易按照既定的規則被打包形成特定的二叉樹數據結構——梅克爾樹(Merkle trees)。按目前的比特幣區塊的大小,一個區塊中能容納的交易數量在 2000 個左右,比如在第 526957 個區塊中容納了 1804 個交易。
可通過如下網站查看比特幣區塊鏈的數據信息:https://blockchain.info/。比特幣區塊鏈的數據結構中包括兩種哈希指針,它們均是不可篡改特性的數據結構基礎。一個是形成“區塊+鏈”(block+chain)的鏈狀數據結構,另一個是哈希指針形成的梅克爾樹(見圖 1)。鏈狀數據結構使得對某一區塊內的數據的修改很容易被發現;梅克爾樹的結構起類似作用,使得對其中的任何交易數據的修改很容易被發現。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