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年輕消費者都認識很多車,但是他們注重的都是這些車的性能,比如加速性、操控感等,但他們經濟條件所能承受的范圍有是有限,往往內些車最便宜的也得在20萬元以上。在買車時也是對動力性能方面非常關注,至于價格上面則是一筆帶過,被銷售忽悠的多花了很多錢也不知情。對于絕大多數普通消費者而言,在買車時會遇到幾個常見的陷阱,那么如何避免這些陷阱發生,又怎么能不掉進銷售設計的陷阱里,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知道。
陷阱一、高額優惠
許多經銷商都喜歡用高額的優惠來吸引消費者,比如一款指導價在15萬元的家用轎車,經銷商會給予消費者1-3萬元的優惠(各家經銷商優惠不同),且再送一些諸如幾次免費保養、價值幾千元的裝飾禮包等等。這些優惠政策對一些不會買車的人來說,看著非常的誘人,但4S店通常送的裝飾品基本都不值內個價錢,同樣的價錢在汽配城最少可以買兩套以上同等質量的。所以,遇到如送裝飾的4S店,可以和銷售說不需要,直接折成現金優惠,如果不行的話,可以再考慮去別的4S店看看了。
陷阱二、當心庫存車
不少4S店會積壓很多的庫存車,所謂庫存車就是出廠后超過3個月還沒有賣出去的新車,這里面進口車和銷售不好的車占據了大多數。那么該如何分辨新車到底是不是庫存車呢?首先在訂車合同里消費者可明確要求不要超過3個月的車,如果經銷商還是用庫存車的話,這就算存在了銷售欺詐行為,看生產日期銘牌就可以看出來出廠多久、是不是庫存車。
陷阱三、預先安裝配置 抬高價格
現在好多中低配車型都沒有安裝倒車雷達、導航等配置,有些4S店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私自將這些配置裝好,從而抬高車價,利用消費者不熟悉汽車裝飾市場和怕麻煩的弱點來蒙騙。其實這些原廠的配置在電商上都有銷售,且價格要相比4S店優惠很多,通常一個集成倒車影像和導航一起的儀器價值2000-3000元不等,但要在4S店里價格能高達7000-8000元,可見中間的利潤很大。
陷阱四、新車公里數被調整
在中國,新車的行駛公里數在國內是可以進行調整的,許多的經銷商在試駕車有限的情況下,將新車當作試駕車給客戶試駕,許多消費者在接到新車時也有看里程表的習慣,但是經銷商早已把里程表傳感器插頭拔掉了,誰也看不出來。唯一的辦法就是檢查輪胎磨損情況以及剎車盤磨損情況,若剎車盤非常光亮,那該車就很有可能是公里數被調整了。
陷阱五、翻新車充當新車
雖然這種情況并不多見,但還是出現過,有些新車在運送的途中發生刮蹭也是在所難免,也有些試駕車撞車后經過翻新繼續賣,這些對于一些不懂的消費者來說必定中招。消費者在提車時一定要對車身外觀進行檢查,包括是否存在車身噴漆后的色差等,也要到車間里將車升起來檢查底盤有沒有生銹的痕跡,避免受到損害。
陷阱六、低配無車 高配加價
現如今買車的消費者都是剛剛搖到指標,看到不少廣告后發現其中一款車優惠很高,但去到店里后,發現自己喜歡的配置車型已然沒貨,有貨的都是一些高配車型,但是有些消費者就認準這款車,以至于不得不花更高的價錢去買高配車型,然而這些車型往往會是積壓已久的庫存車。遇到這類情況時消費者需根據自己的資金情況判斷,萬一碰到經銷商有價無車的情形,一定不要著急選購,而是要多跑幾家經銷商了解情況。
陷阱七、一條龍服務
一般消費者在成功買車后,4S店都會讓其在店內上牌買保險,這樣可以收取更多的利益。不過筆者還是建議自己上保險比較好,不過在選擇保險公司時一定要問是否直接理賠,但是有些4S店也明確表示強制上某保險才可以提車,或者才能享受車價的優惠。這種情況只是根據自身考慮,若平時沒有時間,只能靠4S店辦理,當然也要交更多的錢。
陷阱八、銷售忽悠不懂車的人
買車就跟買東西是一樣的,畢竟車是一個超大物件,第一次買車時若是跟父母去,沒準會被銷售忽悠,畢竟父母也不是很懂時下的行情。所以為了防止銷售忽悠你,可以帶一個懂行情的人同去,或者是已經買過車的老手,這樣也不至于花很多冤枉錢。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