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Hawaii核心的顯卡發布會上,AMD還宣布了Mantle優化,它優化了底層API效率,提高了GPU性能,最終可以簡化游戲開發、提高游戲性能。
盡管Mantle最終還是被放棄了,但Mantle的問世某種意義上影響甚至推動了DX12及Vulkan兩大API的發展,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游戲從DX11轉向DX12或者Vulkan,顯卡及驅動也早做好了準備,3DMark上月底又發布了API開銷功能更新,現在已經同時支持DX11、DX12及Vulkan的API開銷測試了,那底層API優化會影響玩家們如何選擇顯卡嗎?比如RX 480 8GB與GTX 1060 6GB這對冤家?
根據3DMark官方所示,API開銷功能實際上只是用來對比同一系統下三種API的性能差距,這并不是一個通用的GPU性能測試,不應該用來對比顯卡性能(因為它實際上API測試,而非硬件測試)。
不過AMD、NVIDIA的顯卡在不同API下確實有不同的表現,這多少也會影響玩家的選擇,所以測試一下還是有必要的。
對于不同API下不同顯卡的表現,韓國Bodnara網站就做了詳細的測試,對比的主要是RX 480 8GB及GTX 1060 6GB顯卡。我們先來看看不同的API對GPU應用有什么影響吧。
這張圖是GTX 1070顯卡、Ryzen 7 1800X處理器下的GPU占用率曲線圖,從左到右分別是DX11 ST單線程、DX11 MT多線程、DX12、Vlukan下的GPU占用率,可以看到DX11 API下,GPU占用率都沒超過30%,但在DX12及Vulkan下GPU占用率接近100%——GPU占用率越高,說明對顯卡的利用越充分。
此外,從圖中也可以看到DX12與Vulkan的一些不同,DX12中GPU占用率是有個爬坡過程的,而Vulkan下GPU占用率很快就上去了。
API開銷性能測試中他們對比的是RX 480 8GB、GTX 1060 6GB FE,驅動分別是Radeon software Crimson Relief Edition 17.2.1、GeForce 378.66,處理器是Ryzen 7 1800X、DDR4-2933 8GB*2、技嘉AX370 Gaming5主板及Windows 10 RS1 x64系統。
在DX11下,雖然GTX 1060、RX 480基數都很低,但GTX 1060領先后者35%,性能差距明顯,但在DX12、Vulkan低級API下雙方的差距縮小,Vulkan下GTX 1060領先幅度減少到13.8%,DX12下甚至被RX 480反超,被后者領先6.5%。
此外,DX11下有ST單線程、MT多線程之分,不過MT多線程效率也很差,并沒有性能提升,而DX12、Vulkan差不多是DX11的10倍多,效率提升之大可見一斑。
換算成效率百分數就更明顯了,DX11下ST、MT都可以看作100%,GTX 1060在DX12、Vulkan下分別是951%、1136%,而RX 480在Vulkan、DX12下分別是1353%、1447%。
這里的測試中對比的是CPU核心/線程對API開銷的影響,將8C/16T的Ryzen 7 1800X降成了4C/4T處理器,模擬主流四核處理器對API開銷的影響。
從16線程降到4線程只剩下1/4的線程,DX11下影響不大(因為DX11的多線程根本就是擺設),不過DX12及Vulkan的API開銷就受到影響了。這里要說一下原文這里的表格做的其實并不太好,應該把8C/16T、4C/4T的成績做到一起才方便對比。
之后他們又換了Ryzen 7 1700處理器,其3.0-3.7GHz的頻率要比1800X的3.6-4.0GHz低不少,所以對比的是CPU頻率對API開銷的影響。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相比CPU核心/線程數,Ryzen 7 1700的頻率差異對性能的影響微乎其微,并不會成為瓶頸——估計這跟兩者的頻率其實并沒有拉開實質性差距有關,畢竟本身頻率都已經夠高了。
匯總這些測試結果,原文還給出了一些購買建議:
如果玩家的CPU比較強(從這里的測試來看應該是只8線程或者8核16線程這種),那么DX12下建議選RX 480,Vulkan下建議選GTX 1060。如果CPU性能稍次一些,那么GTX 1060在DX12、Vulkan都能受益良多。(測試中從16線程降到4線程,RX 480在DX12下從領先又變回落后GTX 1060了)
PS:以上建議是Bodnara針對API開銷測試來說的,不過API開銷只是個專項測試,實際上并不能完全代表DX12、Vulkan下的游戲表現,真正選擇哪款顯卡要考慮的因素比這個更多更重要,所以原文的建議只供參考。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