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內(nèi)存也好,顯存也好,其實都是由數(shù)量龐大的集成電路組合而成,只不過這些電路,都是需要最后打包完成,這類將集成電路打包的技術就是所謂的封裝技術,我們先來看看常見的兩種封裝方式:
TSOP封裝技術
TSOP的全名為“Thin Small Outline Package”,即“薄型小尺寸封裝”,它在封裝芯片的周圍做出引腳,TSOP適合用SMT技術在PCB板上安裝布線。TSOP封裝,寄生參數(shù)減小,適合高頻應用,操作比較方便,可靠性也比較高,是比較成熟的一種封裝技術,目前常用于低端產(chǎn)品。
BGA封裝技術
BGA全名為“Ball Grid Array Package”,即“球柵陣列封裝”,與TSOP相比,BGA封裝具有更小的體積,更好的散熱性能和電性能,可以使每平方英寸的存儲量有了很大提升,采用BGA封裝技術的內(nèi)存產(chǎn)品在相同容量下,體積只有TSOP封裝的三分之一;另外,與傳統(tǒng)TSOP封裝方式相比,BGA封裝方式有更加快速和有效的散熱途徑。是比較先進的一種封裝形式,當然,價格也比TSOP封裝的要貴,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產(chǎn)品。
GDDR1顯存
常見的GDDR1顯存,一般分為TSOP封裝和BGA封裝。TSOP封裝DDR內(nèi)存價格低廉,廣泛應用在MX4000、FX5200、Radeon9200/9250、9550和6200A這些入門級別顯卡上,一般頻率可達600MHz(TSOP)或900 MHz(mBGA)。
圖1
TSOP封裝的GDDR1顯存顆粒(5ns運行頻率400MHz)
圖2
MBGA封裝的GDDR1顯存顆粒(2.8ns運行頻率700MHz)
GDDR2顯存
GDDR2的真正翻身出現(xiàn)在2005年Q2,GDDR2以全新的x16bit規(guī)格和我們見面,更低的工作的電壓和更大的單顆容量使得GDDR2迅速火熱,但其工作頻率并沒有大幅提高,一般在800-1000MHz左右。
圖3
MBGA封裝的GDDR2顯存顆粒(2.5ns運行頻率800MHz)
GDDR3顯存
GDDR3的賣點在于電器性能,GDDR3工作電壓要低于GDDR2,在相同工作頻率下比起前代內(nèi)存更為省電,并且擁有更大的單顆容量,。GDDR3低功耗、高頻率和單顆容量大這三大優(yōu)點,使得GDDR3成為目前市場上的主流。一般運行頻率為900-1800MHz。
圖4
MBGA封裝的GDDR3顯存顆粒(1.2ns運行頻率1600MHz)
GDDR4顯存
為了更高的頻率,GDDR4應運而生,并被采用在一些旗艦產(chǎn)品中,如ATI的X1950XT,HD 2900XT等,高達2000MHz以上的頻率帶來了巨大的帶寬,以滿足今后一段時間顯卡的需求,不過現(xiàn)在看來成本依然相當昂貴。
圖5
MBGA封裝的GDDR4顯存顆粒(0.8ns運行頻率可達2500MHz)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