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的文章中,將直接安裝在硬件的ESX Server稱為【Host ESX Server】,將安裝在Host ESX Server上的ESX Server稱為【Guest ESX Server】
1. 做好Guest ESX Server的設置
就如同安裝其他Guest OS一樣,通過VI Client或者VirtualCenter連接到Host ESX Server,并創建一臺VM。 創建時,OS類型選擇“其他”,vCPU為2個,內存為1GB或更多即可。
2. 將網卡類型改為e1000
在創建好VM之后,不要急著安裝。
在安裝Guest ESX Server時,由于ESX Server無法識別默認的AMD網卡,需要手動編輯.vmx文件,將網卡類型改為ESX Server能夠識別的“e1000” 。登錄到Host ESX Server的Service Console,在/vmfs/volumes/下找到創建好的VM的.vmx文件,用vi編輯器在其中加入如下行:
ethernet0.virtualDev = “e1000″這里,ethernet0是第一個虛擬網卡,如果創建VM時設置了多塊網卡,需要分別設置。設置好之后,可通過啟動VM時的Boot Menu來確認。
3. Host ESX Server硬件的CPU必須支持VT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如果是AMD CPU,則是AMD-V)
Intel的VT或AMD的AMD-V是在CPU級別提供對虛擬化支持的技術。在ESX Server上安裝32位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 XP時,打開或關閉VT功能對性能不會造成多大影響,但是在ESX Server上再安裝ESX Server時,不使用VT卻能讓ESX Server虛擬機的啟動時間變慢到10倍以上。
(我在不開啟VT的情況下,在一臺雙Xeon CPU,12GB內存的ESX Server 3上安裝ESX Server 3i,經過4小時的100%CPU占用率之后我放棄了)
4. 打開VMware的后門
要讓ESX 3.5/3i順利地運行在Host ESX Server上,還需要打開VMware的“后門”,否則很有可能會見到VMware中的“紫屏”(可以和Windows中的“藍屏”媲美)。
要打開這個后門,允許在虛擬機上安裝ESX Server,需要在.vmx文件中增加如下兩行:
monitor_control.vt32 = “true”monitor_control.restrict_backdoor = “true”這個后門不僅避免了“紫屏”等死機、不穩定等問題,更是將啟動速度再提高10倍。我在打開VT的情況下啟動Guest ESX Server花費了30分鐘,在即打開VT,又打開這些后門選項之后,只花費了2分鐘。
5. 在Host ESX Server上允許Promiscuous Mode
做好上面的一切之后,你應該就可以順利安裝Guest ESX Server了。可是安裝完成啟動之后,卻發現無法通過VirtualCenter來管理它――甚至連ping Guest ESX Server的Service Console都ping不通!這是為什么呢?
原因在于Host ESX Server上,連接著Guest ESX Server的vSwitch的設置。vSwitch默認是不允許promiscuous mode(允許網卡監聽發往其他MAC地址的包的模式)的。但是在Guest ESX Server中,網卡只是一個橋接(bridge)作用,并不直接綁定MAC地址。因此,必須在Host ESX Server中允許promiscuous mode,Host ESX Server才能正確地將包傳遞給Guest ESX Server的Service Console(3i則是管理用IP)。
到這里,就可以體驗ESX 3.5/3i的神奇世界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