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只是比較主觀的看法,DIY市場似乎有越來越走弱的感覺, 大者恒大一線大廠不斷以價格戰打壓二、三線,集中商圈好象也沒有十年前各大品牌林立的光景,價格競爭的關系也只是其一, 至于如何就不深入探討,似乎有點偏離了主題,如果你是新手或是剛入門的玩家這篇文章也許有那么點幫助,至于資深老鳥們, 關于錯誤或建議也請予指教。
電腦主機最基本的配備有主板、CPU、內存、顯卡、電源,有了這些東西,最基本你就可以開機看到BIOS, 不過還需要儲存設備(硬盤、光碟、軟碟 ……)才有辦法執行作業系統或是應用軟體,為了讓電腦看起來像是電腦以及安全性考量,機殼是一般使用者必備的,不過此時應該有許多人納悶,討論區里面的玩家測試幾乎都不用機殼的,嗯! 那些叔叔是有練過的喔,通常是為了測試時的拆裝簡便,如果你的電腦是要跟一般正常人一樣使用,那就別省這個錢吧。
以下是參與這次組裝教學的零組件列表:
CPU: AMD Sempron 3000+
CPU散熱器:CPU盒裝內附原廠風扇
內存: DDRII 667 1GBx2
主板:MSI K9AGM2
顯卡:主機板內建顯示
硬盤: HITACHI SATAII 160G
光驅:NEC 16X DVD-RW
電源: 臺達350W
機箱:Cooler Master Elite 340
零組件列表
除了上述這些東西, 你還需要一把大小長短適中且好轉的十字螺絲起子,還有平坦的桌面。
一開始可以先從CPU著手,把CPU先裝到主機板,因為機殼內的空間有限, 如果先把主機板裝到機殼的再裝CPU的話會比較不順手,如圖所示, CPU若裝錯腳位也是裝不進去的,以AM2的CPU為例, CPU上面有個金色三角形圖示,對準主機板上的socket腳座的三角形圖示輕輕溫柔的放進去,如果放不進去, 請檢查一下腳位是否正確或是CPU上的腳有歪掉。
CPU上面有個金色三角形圖示
放進去之后,把卡榫往下壓,固定好CPU。
固定好CPU
接著就是安裝CPU散熱器,原廠的風扇都算是相當簡單安裝,在安裝之前, CPU要涂上散熱膏,其主要的目的是讓CPU與散熱器有比較緊密的接觸,達到最佳的散熱效果,如下圖示,原廠風扇都會直接貼一層散熱膏在底座,此時就不需要在CPU上涂抹散熱膏,如果你有比較好的散熱膏可以使用,可以用去漬油將底座的散熱膏抹掉, 注意涂抹散熱膏時主要是讓CPU可以完全接觸到散熱器底座即可,不是越多越好,薄薄一層即可,我有看過有人涂抹”整顆”CPU,包括連CPU的背部跟針腳… 這么做并不會讓CPU比較涼。
安裝CPU散熱器
將CPU散熱器溝槽扣上Scoket座兩邊,再將卡榫扳上扣緊。
將卡榫扳上扣緊
這樣就已經完成了,接著在主機板上找到CPU FAN的pin腳,將散熱器的風扇電源線插上,新的已經為4pin,有防呆裝置,插反了是插不進去的。
接著可以先將內存插上,內存都有防呆裝置,在中間的地方有個凹槽, 只要對準主機板插入即可,可避免插反了把內存給燒了,通常我們都會買兩只一樣的內存來跑雙通道,有些主機板的規格不同,可能會有四個插槽,至于插在哪兩個槽會啟動雙通道就得看看說明書,如果只有兩個槽應該是沒有這困惱。
內存的安裝
可以把主機板先放到旁邊,拿出機殼內的螺絲,先找出銅柱把它鎖到機殼上, 鎖的孔位要特別注意有應對主機板的孔位,如果底部有銅柱卻沒對應到主機板的孔位, 銅柱若頂到主機板底部線路是非常有可能會造成短路的,要特別注意。
機箱的安裝
把主機板鎖上機殼之前可以先把電源供應器鎖上,有些機殼并不是很大, 如果先鎖主機板的話,電源供應器可能會不好安裝,接著將主機板所附的IO擋板裝上。
機箱的安裝
在裝上主機板的時候,還是得提醒一下,機殼上全部的銅柱一定要對應主機板上的孔位, 如果是因為安裝燒毀可是算人為喔! 不在保固范圍內。
將主板安裝到機箱中
擰緊螺絲
裝好主機板后可以將機殼前置的一些IO功能拉上, 通常比較常見的是前置音效與USB介面,如下圖示為前置音效的線, 在主機板上可以輕易找到,因為每一款主機板的位置都不大相同, 可以在主機板說明書上找一下,大多都會有防呆裝置,對準有缺腳的插上準沒錯。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