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相信應該很多人都聽過,其實冒泡排序是一種較簡單的排序算法,那么你知道如何實現冒泡排序的呢?現在針對這個情況我們就去看看冒泡排序的實現方法。
冒泡排序是非常容易理解和實現,以從小到大排序舉例:
設數組長度為N。
1.比較相鄰的前后二個數據,如果前面數據大于后面的數據,就將二個數據交換。
2.這樣對數組的第0個數據到N-1個數據進行一次遍歷后,最大的一個數據就“沉”到數組第N-1個位置。
3.N=N-1,如果N不為0就重復前面二步,否則排序完成。
按照定義很容易寫出代碼:
下面對其進行優化,設置一個標志,如果這一趟發生了交換,則為true,否則為false。明顯如果有一趟沒有發生交換,說明排序已經完成。
k = n;
flag = true;
while (flag)
{
flag = false;
for (j = 1; j < k; j++)
if (a[j - 1] > a[j])
{
Swap(a[j - 1], a[j]);
flag = true;
}
k--;
}
}
再做進一步的優化。如果有100個數的數組,僅前面10個無序,后面90個都已排好序且都大于前面10個數字,那么在第一趟遍歷后,最后發生交換的位置必定小于10,且這個位置之后的數據必定已經有序了,記錄下這位置,第二次只要從數組頭部遍歷到這個位置就可以了。
以上介紹了如何實現冒泡排序的方法,冒泡排序是一種效率低下的排序方法,在數據規模很小時,可以采用。數據規模比較大時,最好用其它排序方法。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