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智趣狗收到了很多童鞋的留言,其中很多都是詢問“什么手機最超值?”、“怎么挑選手機?”、“請推薦XXXX元的手機”等等??紤]到如今智能手機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小伙伴們也經常被各種新技術新功能搞蒙,今天小編就幫大家簡單梳理一下選購手機的基本思路,感興趣的童鞋不要錯過哦。
★手感之源:屏幕大小和機身尺寸★
iPhone從千年不變的3.5英寸逐步向4英寸、4.7英寸和5.5英寸過渡,說明了一個道理:今天的用戶已經不再迷戀所謂的“單手操作”了。
此時,“單手持握”時的手感就成為了更多小伙伴挑選手機時的關注重點:當你單手握緊手機時,是否會感到“撐手”?長時間持握時虎口是否會感到酸麻?從這個角度來看,現階段最適合MM們的手機尺寸上限是5.5英寸,而GG們的上限則是6英寸。
此外,手機屏幕邊框和黑邊的寬度越小,就越能幫助手機“瘦身”,進一步降低“撐手”的趕腳。同時,手機兩側邊緣如果能采用大角度的曲面圓弧收邊,也能起到貼合手掌改善持握感的作用。
總之,手機屏幕越來越大是趨勢,而窄邊框、曲面屏等設計和技術的興起,則可降低更大屏幕對手感的不利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應該以發展的眼光對待手機屏幕的大小,不要局限于“非XX寸不買”、“超過XX寸不買”的固有思維中。
★視覺之惑:屏幕分辨率和材質★
還記得最早智能手機屏幕的分辨率是多少嗎?iPhone 1代是480×320像素,隨后逐步進化到940×640、1136×640、1334×750和1920×1080像素。
Android手機同樣是從480×320像素起步,并逐步衍生出800×480、854×480、1280×800、1280×720、1920×1080、2560×1440、3860×2160像素。
在屏幕尺寸不變的基礎上,分辨率越高,ppi越大,意味著顯示效果更為細膩。但是,更高的分辨率也會帶來更高的功耗,對續航時間的影響不可忽視。
很難理解?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玩PC游戲,分辨率設定在720P和1080P下對系統資源的占用肯定是不同的。
如何彌補更高分辨率帶來的電量耗損?答案就是改用OLED(AMOLED)材質屏幕,利用其深色背景幾乎不耗電的優勢改善續航潛力,而且OLED的色彩顯示更為艷麗。
但是,大家也不要過于迷信OLED哦,雖然OLED在黑色背景下耗電量極低,但是在顯示白色或其他亮色背景時,其耗電量卻要明顯高于IPS(LCD),反而會影響續航。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現階段的智能手機沒有必要追求4K,2K屏幕只有和OLED材質搭配才算合理,而1080P則是主流。
★澎湃之心:CPU和GPU★
和PC不一樣,手機的CPU和GPU是捆綁在一顆芯片里的SoC,焦不離孟孟不離焦,所以只有一步到位而沒有后悔藥可吃。
現階段手機CPU的性能大都處于過剩狀態,看視頻、聊微信、拍照片,千元機和數千元的手機在體驗上幾乎沒有差異。但你要想確保玩所有游戲都能無比流暢,就需要更強悍的GPU加以支持了。換句話說,現在的高端手機處理器比的就是GPU。
就CPU而言,性能取決于架構、工藝、核芯數量和主頻。
比如,架構的強弱關系是Cortex-A73>Cortex-A72>Cortex-A53,為了實現性能和省電之間的平衡,手機處理器都會采用Cortex-A73(大核)+Cortex-A53(小核)或Cortex-A72(大核)+Cortex-A53(小核)或Cortex-A53(較高主頻的大核)+Cortex-A53(較低主頻的小核)的組合,大核頻率越高性能越強,小核頻率越低越省電。
我們可以將工藝視為刺激CPU性能發揮的興奮劑,工藝越先進(比如14nm就要比28nm先進),意味著CPU可以穩定運行在更高主頻,盡可能減少發熱和功耗帶來的降頻風險。高通在2015年的旗艦處理器驍龍810就是因為受到了工藝的拖累,導致發熱和降頻嚴重。
至于GPU,在Android手機領域,最強的就要數高通驍龍821/820集成的Adreno 530,接下來是三星Exynos 8890集成的ARM Mali-T880MP12,再下面則是華為海思麒麟960集成的Mali-G71MP8。再往后,就是Mali-T880MP4(麒麟950、Helio X20)>Adreno 510(驍龍650/652)>Mail-T880MP2(Helio P20)>Adreno 506(驍龍625)>Mali-T860MP2(Helio P10)>Mali-T830MP2(麒麟655)。
因此,雖然麒麟960的CPU性能優于驍龍821,但在實際游戲的體驗中就要遜色一籌了,這就是更強GPU所帶來的增益效果。如果你屬于游戲發燒友,挑選武裝最強GPU的處理器準沒錯。如果你對性能不感冒,更注重續航,挑選最先進工藝的中端處理器就OK。
★神經中樞:存儲技術★
很多童鞋挑選手機就光看處理器了,但如果你想讓手機運行的更流暢,內存(RAM)和存儲芯片(ROM)同樣需要引起咱們的重視。
就內存來說,目前有LPDDR3,LPDDR4與LPDDR4x三種,性能依次增強。此外,中高端處理器和低端處理器的差異還體現在前者支持雙通道內存模式,而后者僅支持單通道。
至于存儲芯片,目前有eMMC和UFS兩種可選,前者類似PC里的機械硬盤,后者則是PC里的SSD固態硬盤,讀寫性能相差很大。此外,eMMC也有eMMC5.0、eMMC5.1,UFS也有UFS2.0和UFS2.1,后綴數字越大存儲性能越強。
可能有童鞋會問了,更強的存儲性能有啥用?答案是,從我們點擊某個APP圖標到進入這個APP的操作界面所需的時間、進行數十張最高分辨率的快速拍照所等待的時間、進行4K視頻錄制后的生成時間,這些都受到存儲性能的影響,存儲性能越強所需等待的時間也就越短。
★印象之記:攝像頭和成像算法★
如今的智能手機已經取代了數碼相機(卡片機),用它進行記錄精彩瞬間,美顏自拍已經成為了很多童鞋的最愛。
那么,誰在影響手機的拍照水平?答案不是攝像頭的像素值哦,而是取決于攝像頭的傳感器型號、光圈大小以及相機APP的成像算法。為了改善拍照質量,現在很多手機都改用了雙攝像頭技術,甚至因此獲得了光學變焦能力。
但是,大家也不必過于迷信雙攝對成像效果的增益。就拿采用單攝像頭的三星S7系列為例,依舊能將很多采用雙攝的手機斬于馬下,原因就是S7系列傳感器和成像算法的優化匹配很相宜。
對了,武林網曾做過很多和手機攝像頭相關的文章,感興趣的童鞋不妨點進去看看,保準學會。
《為何2000萬像素不如1200萬?5張圖看看是誰在影響手機拍照效果》
★重生秘籍:電池和快充技術★
無論手機性能有多強,拍照有多牛B,如果用著用著就沒電了,那肯定是無法被我們接受的尷尬。所以,續航時間也必將成為今后智能手機的考察重點。
更省電的處理器、系統層面的節能優化雖然都能延長待機時間,但這些細節上的改進遠不如直接塞進更大的電池實在。就時下的軟硬件技術來看,5英寸手機配3000mAh電池,5.5英寸配3500mAh電池,6英寸手機配4000mAh電池是保證確保一天一充的底線。
可惜,更大電池意味著增加厚度和重量,所以現在有了一種可以解決電池容量偏低導致續航縮水的“解藥”,那就是快速充電技術。時下主流的快充技術包括QC3.0/2.0、MTK PE+2.0/3.0、FCP、SCP、VOOC、AFC、SFCP、PD2.0等,而它們又能劃分進高壓低電流和低壓高電流兩種技術流之中。
至于不同快充技術的技術差異和效果對比,大家可以看看智趣狗以前做過的一些內容:
★體驗之謎:UI系統★
一款手機好不好用,在很多時候并不取決于性能,而是它們預裝的操作系統。
就Android手機而言,雖然大家的系統都來自谷歌,但卻可以根據廠商對用戶習慣和行為的理解,對原生Android系統進行功能和組件上的刪減。比如去除國內無法使用的谷歌服務套件,將應用商店等應用換成自家或合作伙伴的APP,增加類似紅包提醒、應用分身、分屏顯示、微信垃圾清理一類的功能。
我們得感謝Android的開源,智能手機才能在硬件同質化的今天在系統層面出現了差異化,比如小米的MIUI、華為的EMUI、魅族的Flyme OS、OPPO的Color OS等,在UI風格和操作體驗上都有著些許不同。至于哪一種適合你,建議大家還是直接去體驗店體驗一番,再為自己做決定吧。
★難跨之門:價格★
說一千道一萬,我們都知道采用曲屏或無邊框手機的手機看著更酷、搭載最新工藝最強GPU的處理器性能最牛B、配備最頂級傳感器的手機拍照最優秀、集大電池和快充技術的手機續航無憂、支持防水的手機最為安全。但是,越是完美的手機注定價格也就越高,但我們用于購買手機的預算卻是固定的。此時,就需要我們對上面的這些選購點進行取舍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