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分辨率概念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現在基本上顯示設備都會標注這個參數,比如我們使用的手機是1080P的分辨率,高端電視的分辨率是4K(3840 x 2160),分辨率的高低影響著畫面的細膩程度,因此高分辨率的設備價格更貴一些。但是隨著對于分辨率認識的不斷進步,僅僅提升分辨率的進化方式遭受了挑戰。
例如手機行業在2015年2K屏幕旗艦產品就開始大量出現,但是到了2016年這種配置卻并沒有大行其道,如果統計市場的機型就會發現,2K屏幕的手機設備反而變少了。是手機屏幕技術不成熟嗎?顯然答案并不是這樣的。
因為在5.5英寸的屏幕上,實現2K的分辨率和1080P的分辨率,用戶并不能分的太清楚。既然增加了成本,增加了能耗并不能帶來顯著的畫面細膩提升,為什么還要搭配這樣的高分辨率屏幕呢?
索尼提出的五個分辨率觀點
最近索尼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說法,那就是將分辨率分為五類,我們經常接觸的分辨率概念其實是“空間分辨率”,也就是增加像素的手段,這種升級方式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對于畫面尺寸一定的設備來說。其它四個分辨率依次為“色彩分辨率”、“灰度分辨率”、“時間分辨率”和“寬容度分辨率”。這種說法還是很有意思的,用分辨率將顯示技術主要的五個可以被人眼感知的元素統一了起來。
空間分辨率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我們不多說。那么所謂的色彩分辨率是什么?其實索尼主要指的是色域,因為色域的提升會讓畫面的層次更加豐富。傳統的液晶顯示設備色域不高,不過OLED面板以及激光光源的投影機色域的提升都非常的明顯,可以實現諸如DCI-P3以及更高的BT.2020的色域范圍,從而符合更高的色域標準,滿足多種專業的需求。
高色域可以顯示更多的色彩層次
灰度分辨率其實指的是面板的位數,我們經常使用的液晶面板其實是6bit。bit越高,電視畫面層次跟分明,顏色過渡比較平滑順暢,不同bit的面板,可以顯示的灰階數量差別是很大的。高bit的面板配合高色域自然可以有更加給力的效果。一般來說專業制圖的液晶顯示器基本都使用了10bit的面板,普通的液晶顯示面板基本都是模擬8bit的面板。
色彩過渡效果好需要高位數面板
時間分辨率這個概念,可能很多就不太明白了。其實索尼指的是刷新率,傳統的液晶顯示刷新率是60Hz,但是這樣的刷新率在顯示高速畫面的時候,畫面容易模糊出現拖影,因此120Hz甚至144Hz的顯示設備出現了,這樣就可以很好的顯示高速畫面。
此外這些高刷新率的技術還可以配合諸如G-Sync以及FreeSync功能,解決高刷新率下顯卡和顯示器不同步的問題。目前投影機也可以熟悉120Hz的高刷新率,來顯示諸如《比利楊恩的中場戰事》這樣的高高幀率電影。
HDR技術的對比效果
最后索尼提出的寬容度分辨率,其實主要指的就是HDR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讓畫面的動態范圍提升,從而讓畫面有能力顯示更多的細節,同時也更加接近人眼觀測到的真實畫面。這個很好理解,比如我們在看黃昏的景色的時候,肉眼可以識別到很多內容,但是如果用相機捕捉,就沒有人眼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內容。HDR技術就是解決這種問題的一種新技術。
五個分辨率的概念其實集合了目前顯示技術的幾個主要發張方向,都用分辨率來解釋的話,可能很多人還不是很理解,不過索尼的這種說話還是挺有意思的。同時這種解釋也說明,目前僅僅提升空間分辨率的做法是不夠的,畫面顯示可以被感知的層面還有其它四個角度,有了這樣的思路,對于未來顯示設備的發展還是有積極的意義的。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