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認 識 主 板
主板是電腦主機中最大的一塊電路板,也有母板、主機板等名稱。主板是電腦的中樞,它為CPU、內存及各種功能卡(如聲卡、顯卡、網卡等)提供安裝插座;為各種存儲設備(如打印機、掃描儀、數碼相機)等外設提供接口。電腦就是通過主板將CPU等各種器件和外部設備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統,因此電腦的整體運行速度和穩定性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主板的性能。 字串2
主板實際上是由多層樹脂材料粘合在一起的,內部采用銅箔走線“名為跡線”,一般典型的PCB(印刷電路板即主板)共設有四層,最上一層和最下一層為“信號層”。中間兩層分別叫做“接地層”和“電源層”。將接地和電源層放在中間主要是為了更容易地對信號線進行修正。注:CPU引腳數量超過 425Pin時,就要求主板采用六層設計以防止信號線之間產生相互干擾。PCB上“跡線”的布局和長度對主板能否長期穩定運行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雖然目前的主板品牌、型號五花八門,但大致外形和基本構成都比較類似。
1、 CPU插槽
CPU插座是主板上最顯眼的東西,其顏色一般為白色,上面布滿了一個個的“針孔”而且邊上還有一個拉桿。目前市場上的CPU有很多種接口方式,如PIII、賽揚用的是 Socket370接口,P4用的是Socket478,毒龍、雷鳥、Athlon XP用的SocketA等。從外觀上來看,這些插座都差不多。由于很多CPU的針腳排列大致成對稱的方形,為了安裝方便,目前的CPU及CPU插座都采用了防“插反”設計(大多插座都有缺口)。 字串7
2、 內存插槽 字串6
目前主流內存有三種:SDRAM、DDR、SDRAM、RAMBUS。而這三種內存條的引腳、工作電壓、性能都不相同,所以與之配套的內存插槽也不盡相同。外觀上來看主要是長度、接口有很大的區別;為了可擴展性,現在的主板上都有兩三根內存條插槽,內存槽越多升級空間也就越大。
一塊主板上目前只有一個AGP插槽,一般位于CPU插座與PCI插座之間,通常為褐色,AGP插槽直接與北橋相連,它能使顯卡上的圖形芯片直接與系統內存連接,并增加了3D圖形數據傳輸速度。 字串6
4、 PCI插槽
主板上一般都有好幾個PCI插槽,白色,中間有隔斷。PCI為聲卡、網卡、Modem等設備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連接接口,它的最大傳輸率可達132MB/S,并且可以同時支持多組外部設備。 字串5
5、 IDE/FDD(軟驅接口)
主板上有兩個IDE接口及一個FDD(軟驅)接口,現在的這些接口往往還被廠商涂上各種顏色,所以能輕松找到它們;IDE只需一根電纜就能將硬盤與主板連接起來,而硬盤生產商則可以將盤體與數據傳輸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即硬盤中,這樣一來,只要你購買的硬盤是IDE接口的,就能與采用IDE接口的主板相連接,大大方便了硬盤的使用。
在兩個IDE接口的旁邊,一般都會標注該接口的序號,如IDE1一般用來連接硬盤,而IDE2則用來連接光驅。注意:雖然主板上只有兩個IDE接口,但是能掛接四個IDE設備,如兩個硬盤,一個光驅、一個刻錄機。這是因為現在的IDE接口都是雙通道的,一個接口能掛兩個設備。
在IDE接口上我們能發現每一個接口上都有一個“缺口”,這是用來幫助使用者辨別數據線方向的。再看一下數據線的端口,就會發現上面有一個凸出塊,剛好能與IDE接口上的缺口相吻合。至于FDD接口很好識別,僅此一個,用來連接軟驅。 字串1
6 ISA插槽
此插槽外部形狀比PCI插槽略長,為黑色,其由南橋控制。由于其數據傳輸率只有8MB/S,傳輸數據相對PCI來說較慢,盛行于286、386、486主板中,如今Pentium及以上級別的主板中都有數量不等的PCI插槽,至于ISA插槽,很多新型主板都取消了該插槽,只有個別為配接老式的16位擴展部件(如聲卡、Modem等)還保留1—2個ISA插槽(算是友情保留),但是推進到815系列主板則千篇一律地放棄了ISA插槽。
7、 芯片組 字串7
主板芯片組是主板的靈魂與核心,芯片組性能的優劣,決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壞與級別的高低。
(1) 主板的外部頻率
我們知道目前的CPU有著不同的外頻,而芯片組的一個重要性能就是對CPU外頻的支持情況。芯片組支持的外部頻率必須與CPU的外頻協調,兩者才能正常工作。
(2) 支持的內存容量及種類
目前的內存主要有三種,即最常見的SDRAM,如日中天的DDR SDRAM還有就是高端產品RDRAM了。以目前最為為爆的P4 CPU為例,同樣的一顆CPU卻有好幾種主板芯片組對它提供支持,在內存的支持上更是高中低一應俱全,如I845芯片組支持SDRAM;I845D則支持DDR SDRAM;I850則支持RDRAM。不同芯片組所支持的內存類型、最大容量不同,而這些都將影響整臺電腦的性能及可擴展性。
(3) 總線及輸出模式
總線是微機系統中廣泛采用的一種技術。總線是一組信號線,是在多于兩個模塊(子系統或設備)間相互通訊的通路,也是微處理器與外部硬件接口的核心。除了目前較為流行的PCI、AGP、USB等總線外,又出現了EV6總線、PCI-X局部總線等,它們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未來總線技術的發展趨勢。
以硬盤傳輸模式為例,我們經常提到的UITRA DMA 33/66/100就是由主板芯片組決定的。同樣的一塊硬盤,掛在不同芯片組的主板上,其磁盤性能或多或少都有區別。比如說將一塊支持UITRA DMA 100R的高速硬盤掛在一塊BX芯片組的主板上,該硬盤的數據傳輸速度將急劇下降,因為BX芯片組只支持UITRA DMA 33。
目前的主板芯片組一般都是由兩塊芯片組組成的,一塊位于CPU插座的附近,稱之為“北橋”,它是CPU與其它外部設備連接的橋梁,AGP、PCI、DRAM等設備都得通過不同的途徑與它相連才行。由于北橋的工作量很大,發熱量也就很可觀了,為了保護它,現在的主板廠商都在它的上面加上了一塊散熱片來幫助散熱,有些甚至在北橋上加風扇。位于PCI插槽附近的那塊芯片稱之為“南橋”,它主要負責和IDE、ISA、USB、I/O芯片的協調,控制輸入輸出。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芯片組有Intel、VIA、SIS、ALI等幾家公司的產品,它們為主流產品。
(4) 整合型芯片組
因為市場的需要,我們還能看到一些“整合式”主板芯片組——將繪圖、音效,甚至網絡等過去必須要以擴充卡加裝的外圍功能,整合到芯片組里。如Intel的810、815E系列芯片組,就是我們常說的“集成顯卡”、“集成聲卡”。整合型主板能降低成本,但就目前而言,整合型主板所集成的功能在很多方面還不理想,主要面向低端市場。
1、 二進制原理
2、 程序存儲原理
3、 順序控制原理
(1)讀指令、(2)指令譯碼、(3)執行指令三種操作。
字串3
三、 邏輯代數的基本運算 字串2
1、 與門
當決定一件事情的各個條件全部具備時,這件事情才會發生,而且一定發生。這樣的關系稱為“與”.
邏輯“與門”表達式:L=A*B 字串1
2、 或門
當決定一件事情的各個條件中,只要具備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條件,這件事情就會發生。這樣的因果關系稱為“或”。
邏輯“或門”表達式:L=A+B 字串3
3、 “非門”意為“否定”
邏輯“非門”表達式:L=A
CPU需要與各種外圍硬件設備進行數據交換,如果每種設備都分別引入一組線路直接與CPU相連,將會導致系統線路雜亂無章。為簡化硬件電路和系統結構,計算機中引入了一組可供多種設備共同使用的數據傳輸線路(總線),CPU通過總線與各種外圍硬件設備相連,并通過總線進行數據交換。也就是說,總線是計算機中各部件之間傳送數據的公共通路。 字串2
字串9
總線按功能分為五大總線:
從CPU發出至各個I/O接口
地址總線上傳送的是CPU向存儲器、或I/O接口設備發出的地址信息,一般由CPU發出并被送往各個有關的內存單元、或者I/O接口,以實現CPU對內存或I/O設備的選址。尋址能力是CPU特有的功能,地址總線上傳送的地址信息是單向傳輸的。其是采用單向傳輸,三態控制(即:高、低電平,高阻)。
★ CPU地址線數目決定了CPU選址的內存范圍。 字串5
2、 數據總線
數據總線是CPU與存儲器、CPU與I/O接口設備之間傳送數據信息(各種指令數據信息)的總線,這些信號通過數據總線往返于CPU與存儲器、CPU與I/O接口設備之間,因此,數據總線上的信息是雙向傳輸的。
★ 數據總線的寬度決定了CPU一次傳輸的數據量,也就決定了CPU的類型與檔次。 字串6
3、控制總線
控制總線傳送的是各種控制信號,有CPU至存儲器、I/O接口設備的控制信號,有I/O接口送向CPU的應答信號、請求信號,因此,控制總線上的信息是雙向傳輸的。控制信號包括時序信號、狀態信號和命令信號(如讀寫信號、忙信號、中斷信號)等。
5、 地線(GND):起屏蔽作用。
五、 總線性能參數 字串7
總線的主要性能參數有總線帶寬、總線位寬和總線工作時鐘頻率。
1、 總線帶寬
總線帶寬也稱總線傳輸速率,用來描述總線傳輸數據的快慢。用總線上單位時間(每秒、S)可傳送數據量的多少表示,常用單位為MB/S。如符合AGP2X規范的AGP總線帶寬為528MB/S。 字串6
2、 總線位寬
總線位寬指是總線一次能傳送二進制數的數據量,單位為bit(位)。我們常說的32位(bit)、64位(bit)即是指總線寬度。總線位寬越大,則每次通過總線傳送的數據越多,總線帶寬也就越大。 字串2
3、 總線工作時鐘頻率
總線工作時鐘頻率簡稱為總線時鐘,用以描述總線工作速度快慢,用總線上單位時間(每秒)可傳送數據的次數表示,總線時鐘常用單位為MHZ。總線時鐘頻率越高,單位時間通過總線傳送數據的次數越多,總線帶寬也就越大。
由于計算機中不同設備的速度不同,需要的數據量多少也不同,因而通向不同設備的總線時鐘也不盡相同,需要將系統時鐘(由一個安裝在主板上的晶振產生,相當精確穩定的脈沖信號發生器)經分頻供給不同的設備和總線使用。
例如:對安裝有133MHZ外頻PIII CPU主板構成的系統來說,系統時鐘為133MHZ,CPU外部總線和內部總線工作于133MHZ;AGP通道工作于66MHZ(133*1/2MHZ,二分頻);而PCI總線則工作于33MHZ(133*1/4MHZ,四分頻),AGP、PCI的工作時鐘是由分頻電路產生的。(從分頻中我們可以看出,為什么有時候我們超頻到75MHZ和83MHZ叫做非標準外頻呢?因為這樣的外頻分頻后不能平均,造成計算機不能穩定地工作。)
★ 總線帶寬=總線位寬*總線時鐘 例如: PCI總線的位寬為32位,總線時鐘頻率為33MHZ;則PCI總線帶寬=32bit*33MHZ/8=132MB/S(除8是將bit換算為Bye, 1Bye=8bit) 字串3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