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的工作電壓(Supply Voltage),即CPU正常工作所需的電壓。任何電器在工作的時候都需要電,自然也有對應額定電壓,CPU也不例外。目前CPU的工作電壓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下降趨勢,較低的工作電壓主要三個優點:
CPU的工作電壓分為兩個方面,CPU的核心電壓與I/O電壓。核心電壓即驅動CPU核心芯片的電壓,I/O電壓則指驅動I/O電路的電壓。通常CPU的核心電壓小于等于I/O電壓。
早期CPU(286~486時代)的核心電壓與I/O一致,通常為5V,由于當時的制造工藝相對落后,以 致CPU的發熱量過大,導致其壽命縮短。不過那時的CPU集成度很低,而目前的CPU集成度相當高,因 此顯得現在的CPU發熱量更大。隨著CPU的制造工藝提高,近年來各種CPU的工作電壓有逐步下降的趨 勢,目前臺式機用CPU核電壓通常為2V以內,筆記本專用CPU的工作電壓相對更低,從而達到大幅減少 功耗的目的,以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并降低了CPU發熱量。而且現在的CPU會通過特殊的電壓ID( VID)引腳來指示主板中嵌入的電壓調節器自動設置正確的電壓級別。
許多面向新款CPU的主板都會提供特殊的跳線或者軟件設置,通過這些跳線或軟件,可以根據具體 需要手動調節CPU的工作電壓。很多實驗表明在超頻的時候適度提高核心電壓,可以加強CPU內部信 號,對CPU性能的提升會有很大幫助——但這樣也會提高CPU的功耗,影響其壽命及發熱量,建議一般 用戶不要進行此方面的操作。
此外從Vinice核心的Athlon 64開始,AMD在Socket 939接口的處理器上采用了動態電壓,在CPU封 裝上不裝上不再標明CPU的默認核心電壓,同一核心的CPU其核心電壓是可變的,不同的CPU可能會有不同的 核心電壓:1.30V、1.35V或1.40V。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