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CPU故障大致有以下幾種:散熱故障、重啟故障、黑屏故障及超頻故障。由于CPU本身出現故障的幾率非常小,所以大部分故障都是因為用戶粗心大意造成的。
案例一:CPU針腳接觸不良,導致機器無法啟動
故障現象:某用戶一臺Athlon CPU的電腦,平日使用一直正常,有一天突然無法開機,屏幕無顯示信號輸出,開始認定顯卡出現故障。用替換法檢查后,發現顯卡無問題,后來又推測是顯示器故障,檢查后,顯示器也一切正常。納悶之余,拔下插在主板上的CPU,仔細觀察并無燒毀痕跡,但就是無法點亮機器。后來發現CPU的針腳均發黑、發綠,有氧化的痕跡和銹跡(CPU的針腳為銅材料制造,外層鍍金),便用牙刷對CPU針腳做了清潔工作,電腦又可以加電工作了。
故障分析:CPU除銹后解決了問題,但銹究竟怎么來的。最后把疑點落在了那塊制冷片上,以前有文章講過制冷片有結露現象,可能是因為制冷片將芯片的表面溫度降得太低,低過了結露點,導致CPU長期工作在潮濕環境中。而裸露的銅針腳在此環境中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了銅銹。日積月累銹斑太多造成接觸不良,從而引發這次奇特故障。此外還有一些劣質主板,由于CPU插槽質量不好,也會造成接觸不良,用戶需要自行固定CPU和插槽的接觸,方可解決問題。
案例二:“低溫”工作也能燒毀CPU
故障現象:筆者的一位朋友曾做這樣一個測試,將臺式機Celeron Ⅱ566處理器運行于標準頻率下(沒有超頻),通過電吹風加熱到55攝氏度(利用主板溫度監測功能得到),只要運行CPU占用率高的程序,一會就死機;而把Celeron Ⅱ566超頻到850MHz,系統溫度為50攝氏度左右,運行Quake III十多分鐘才死機。估計此時溫度已經超過55攝氏度,而其內核的溫度通過實測,發現已達到86.4攝氏度●。后來發現CPU在這樣的低溫下運行差一點就燒毀了。但他發現筆記本電腦卻沒有出現這種“表里不一”的問題。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