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的《電腦報》刊載了廣西的iahe的《CPU斷腳后的處理方法》,看后很受啟發,但又覺得不是每個人使用電烙鐵都得心應手的,再說在方法1中電烙鐵對處于中間位置的斷腳就不好下手,而用方法2萬一把插座反面的焊點接錯,造成引腳短路,恐怕就可能要想辦法換個新的了。根據小弟這些年DIY的經驗,我在處理CPU斷腳時有一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拿出來請各位DIYer參考一下。
先找一根比大頭針略細的電線內芯,最好是銅的,實在找不到就拿大頭針上也沒關系。用鉗子鉗取一段,截面要盡量的平滑,能用細砂紙打磨一下就更好了,或者把截面在水泥地上輕輕劃幾下也行,長度要比CPU的引腳稍長一點,但不要超過1毫米,然后把這個引腳代替品插入與斷腳對應的CPU插座的插孔中,不要讓它松動,再把CPU插入插座中,如果電線內芯插錯了位置,不能與斷腳相對應,那么CPU是插不進去的。待CPU順利插入插座,電線內芯的另一端抵在CPU斷腳留下的圓點上,一切就OK了!
CPU并不需要經常插拔,所以這種方法對一般用戶來說能夠保持“長治久安”。而一旦需要更換CPU,可以先把CPU取下,然后用鑷子把作為引腳替代品的電線內芯鑷住,輕輕拔出,即可。這就是為什么要把這段內芯留得稍微長一點的原因,但為什么不要超過1毫米呢?我們都知道熱脹冷縮,而銅的熱脹冷縮更大,在電腦工作時,CPU溫度會比平時提高很多,如果電線內芯留得太長,遇熱時膨脹太多,也許會損壞CPU或主板,當然這種現象我還從來沒看到過,但防范于未然也是應該的。
最后要強調的是,在插上CPU后,替代引腳的電線內芯一定不能松動,以防與別的引腳接觸引起短路。
我用這種方法處理CPU的斷腳問題,從5x86到賽揚Ⅱ都使用過,對Socket類CPU,無往而不“利”。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