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攢機高手而言,組裝一臺機器并不是難事,但是對于大部分剛剛上手的人而言,這可是一個不小的工程。由于之前對于電腦方面的專業知識比較欠缺,更是無法下手。小弟不才,不敢班門弄斧。僅憑所掌握的一點皮毛,和大家做個探討。希望拋磚引玉,同好共評。
硬盤主要參數詳解:
硬盤內部結構詳解:
轉速:硬盤通常是按每分鐘轉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計算:該指標代表了硬盤主軸馬達(帶動磁盤)的轉速,比如5400 RPM就代表該硬盤中主軸轉速為每分鐘5400轉。目前主流筆記本硬盤轉速為5400RPM;臺式機硬盤則為7200RPM。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筆記本和臺式機均有萬轉產品問世。
單碟容量:單碟容量是硬盤相當重要的參數之一。硬盤是由多個存儲碟片組合而成,而單碟容量就是指一個存儲碟所能存儲的最大數據量。目前在垂直記錄技術的幫助下,單碟容量從之前80GB升級到250GB或者320GB,而三星則推出最高334GB單碟容量。硬盤單碟容量提高不僅僅可以帶來總容量提升,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提高工作穩定性;而且單碟容量越大其內部數據傳輸速率就越快。
平均尋道時間:平均尋道時間指硬盤在盤面上移動讀寫磁頭到指定磁道尋找相應目標數據所用的時間,單位為毫秒。當單碟容量增大時,磁頭的尋道動作和移動距離減少,從而使平均尋道時間減少,加快硬盤訪問速度。
硬盤背面PCB詳解:
緩存:緩存是硬盤與外部交換數據的臨時場所。硬盤讀/寫數據時,通過緩存一次次地填充與清空,再填充,再清空,就像一個中轉倉庫一樣。目前大多數硬盤緩存已經達到16MB,而對于大容量產品則均為32MB容量。
內部數據傳輸率:內部傳輸率是指硬盤磁頭與緩存之間的數據傳輸率,簡單說就是硬盤將數據從盤片上讀取出來,然后存儲在緩存上的速度。內部傳輸率可以明確表現出硬盤的讀寫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評價一個硬盤整體性能的決定性因素。目前大多數桌面級硬盤基本都在70-90MB/S之間,筆記本硬盤則在55MB/S左右。
在了解完硬盤主要參數后,下面筆者教大家來通過硬盤標示來了解該塊硬盤的容量、轉速、緩存、接口類型等等。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硬盤有好多牌子,但主要參數不盡相同。希望大家在有需要的時候,手拿硬盤做到心中有數,以不變應萬變。 防止被js忽悠。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