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常見的SATA硬盤,SAS(Serial Attached SCSI)硬盤天生就是為企業級用戶設計的。要說SAS與SATA的關系,可以這樣概述,對IT產品來講,一般都是首先設計生產適應當時生產制造水平的頂級產品,未來根據產品自身特點,對產品進行閹割,進而較易生產出定位全面的產品。像Intel的CPU,通過緩存進行區分定位,NVIDIA的GPU,通過流處理器數量劃分不同等級。SAS與SATA的關系也類似,當年存儲設備從并行接口轉變至對數據傳輸更為有利的串行接口,SAS就此誕生,而去除了一些民用不必要的特性后,就是我們常見的SATA。
最新的SATA 6Gb/s,也是SAS衍生物
由于同源性的特性,SAS接口可以向下兼容SATA。具體來講,兼容性主要體現在物理層和協議層。在物理層,SAS接口和 SATA接口完全兼容,SATA硬盤可以直接使用在SAS環境中,從接口標準上而言,SATA是SAS的一個子標準,因此SAS控制器可以直接操控SATA硬盤,但SAS硬盤卻不能直接使用在SATA的環境中,因為SATA控制器并不能對SAS硬盤進行處理;在協議層,SAS由3種類型協議組成,根據連接的不同設備使用相應的協議進行數據傳輸。其中串行SCSI協議(SSP)用于傳輸SCSI命令;SCSI管理協議(SMP)用于對連接設備的維護和管理;SATA通道協議(STP)用于SAS和SATA之間數據的傳輸。因此在這3種協議的配合下,SAS可以對SATA無縫結合,反之,SATA卻不能結合SAS。
昂貴的SAS受到企業級用戶的青睞,必然有其無可比擬的優勢,首先,在磁盤性能上SAS具有強大的性能優勢。主要得益于強大SCSI指令集(包括SCSI指令隊列)、雙核處理器(對比SATA使用的單核處理器,即使有SATA硬盤使用雙核處理器,性能也相差甚遠),以及對硬件順序流處理的支持。 SAS硬盤支持雙向全雙工模式,為同時發生的讀寫操作提供了兩路活動通道。相比之下,SATA只能提供單通道和半雙工模式,無疑弱了不少。
雙端口接口提供兩個分開的SAS端口用于數據傳輸,實現了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這些端口為控制卡提供了分別的冗余鏈路,即大家耳熟能詳的“雙通道故障切換”。硬盤上的兩個端口通過不同電纜,分別連接到控制卡上的不同端口。當兩條連接都啟用時,SAS磁盤控制器能夠通過這種雙通道配置為高流量存儲環境提升性能。如果一條電纜或一條連接出現故障,控制卡能夠立即切換到另一條連接,并保持對SAS硬盤的存取。
安全性上,SAS除了提供出色的性能,更能滿足用戶復雜的數據完整性與數據保護要求。SAS所采用的I/O ErrorDetection(IOEDC)技術可同時校驗數據內容和位置,而相比之下,SATA只能校驗內容。同樣, SAS I/O ErrorCorrection(IOECC)能夠糾正讀和寫操作中的數據錯誤,而SATA只能在寫操作時完成此項工作。
上面說了這么多,無非就是一個結論:SAS更好更強大,但是與SATA相比更貴更奢侈。用戶在實際部署時應結合自己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一般來說企業級的SATA硬盤已經能滿足日常服務需要,與常見的家用級SATA相比,企業級SATA硬盤已經具有足夠的數據完整性與數據保護要求,只是在IO處理方面與SAS尚有差距。企業級SATA硬盤是經濟型服務器數據存儲解決方案。
其實企業級和普通硬盤的區別就是 緩存更大 更穩定一些,另外企業級別追求的穩定和良好的散熱。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