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網訊
一、硬盤使用時的常見故障
1.為自己的舊機器升級(計算機愛好者,學習計算機基礎,電腦進門,請到本站,我站同時提供計算機基礎知識教程,計算機基礎知識試題供大家學習和使用),,掛上了新的大硬盤,而且主板卻不認:
由于在較早的主板上存在著8.4GB容量的限制,而現在硬盤的容量已經大大超過了這個界限。為了解決這個題目,人們定義了新的擴展INT 13H。新的INT 13H不使用操縱系統的寄存器傳遞硬盤的尋址參數,它使用存儲在操縱系統內存里的地址包。地址包里保存的是64位的LBA地址,假如硬盤支持 LBA尋址,就把低28位直接傳遞給ATA,假如不支持,操縱系統就先把LBA地址轉換為CHS地址,再傳遞給ATA接口。通過這種方式,能實現在ATA總線基礎上CHS尋址最大的容量是136.9GB。因此。要正常使用大容量的硬盤,要從軟、硬兩方面來解決。先給出三種解決方法,供您參考:
(1) 升級主板或者BIOS:
新的主板BIOS對磁盤讀寫中斷INT 13H進行了擴展,一般主板升級BIOS后即可支持8.4GB以上的硬盤。此外還可以使用BIOS擴展卡(它對大容量硬盤提供了正確的LBA尋址支持)。
(2)利用硬盤自帶的DM分區軟件進行分區:
使用特殊的驅動程序(一般是硬盤自帶的分區軟件DM),也提供了INT 13H的擴展功能。從而在不動主板的情況下支持大硬盤。一般的來說,軟件能有效的轉換大容量硬盤的各種參數,在BIOS啟動后,操縱系統啟動前會自動加載,達到全容量使用硬盤的目的。
3)使用WIN98或以上的操縱系統,硬盤格式采用FAT32,并進行公道分區。
2.加新硬盤以后,系統無法啟動:
出現這種題目,可能是由于你的WINDOWS原來不是裝在C盤而是其他盤符上的。而加裝了多個硬盤以后,在原來的硬盤存在多分區的情況下,會引起盤符的交錯,導致原硬盤的盤符發生變化。WINDOWS在啟動時找不到安裝時默認的相關系統文件的位置,自然是無法正確啟動。在多分區的情況下,硬盤的分區基本上是這樣的:原來的C盤還是被以為是C盤,而第二塊硬盤的主分區會被以為是D盤,然后,第一塊硬盤的其他硬盤從E盤開始算起,接著,是第二塊硬盤的其他分區。要想解決這個題目,是當接上第二塊硬盤的時候,對其進行重新分區,刪除其的主DOS分區,只分擴展區,這樣,盤符也不會交錯了。
3.BIOS檢測不的硬盤,或在自檢時出現"HDD Controller Failure"字樣:
假如是檢測不到硬盤,可能是IDE接口與硬盤連接的電纜線位連接好。當然,假如I DE連接線接頭接觸不良或出現一定的斷裂,,也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假如以上的部件經過更換后題目還是沒有好轉,你就要考慮硬盤電源的題目了,是不是電源線損壞或沒有良好接觸。假如是自檢時出錯,也有可能是上述的題目。當然,假如在自檢時你的一股腦盤有周期性的嚴重噪聲,那就表明你的硬盤的機械控制部分或者傳動臂有題目了。
二、硬盤使用時的留意事項
1.硬盤正在讀寫時不可忽然斷電
硬盤讀寫操縱時,處于高速旋轉之中(目前通常為7200轉/分鐘或5400轉/分鐘),如若忽然斷電,可能會導致磁頭與盤片猛烈磨擦而損壞硬盤。因此最好不要忽然關機,關機時一定要留意面板上的硬盤指示燈是否還在閃爍,只有當硬盤指示燈停止閃爍、硬盤結束讀寫后方可關機。
2.留意保持環境衛生
在濕潤、灰塵、粉粒嚴重超標的環境中使用微機時,會有更多的污染物吸附至印制電路板的表面以及主軸電機內部。濕潤環境還會使盡緣電阻等電子器件工作不穩定。因此必須保持環境衛生,減少空氣中的濕潤度和含塵量。切記:一般計算機用戶不能自行拆開硬盤蓋,否則空氣中的灰塵進進硬盤內,在磁頭進行讀、寫操縱時劃傷盤片或磁頭。所以當硬盤出現故障時,切勿自行拆卸硬盤外殼,應該交送專業廠家修理。
3.留意硬盤防震
硬盤是一種高精設備,工作時磁頭在盤片表面的浮動高度只有幾微米。當硬盤處于讀寫狀態時,一旦發生較大的震動,就可能造成磁頭與盤片的撞擊,導致損壞。所以不要搬動運行中的微機。在硬盤的安裝、拆卸過程中應多加小心,硬盤移動、運輸時嚴禁磕碰,最好用泡沫或海綿包裝保護一下,盡量減少震動。
4.留意控制環境溫度
使用硬盤時應留意防高溫、防潮、防電磁干擾。硬盤工作時會產生一定熱量,使用中存在散熱題目。溫度以20~25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