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都說硬盤怎么能修的好,那修好了也不是很容易壞嗎?!
其實硬盤是可以修好的。如果你的水平高的話,修好的硬盤也不會那么容易壞的。
修理的原理有2種:
1 用lformat,hp,adm,dm,wipinfo,ndd這些軟件是把壞道修成G-list增長壞道列表中的。這個其實是一般的修理方法,這種方法那,比較容易掌握,也是普通人都是可以搞定的。但是G-list列表的空間不是很大的,也就是500-700個之間的空間吧,如果硬盤壞道超過這個數(shù)字后,壞道就不能加入G-list列表了,也就是修不好了。這種方法修好的壞道,也是對文件是沒有影響的,因為它是修復成增長行壞道表中去了,系統(tǒng)是不可能訪問他們的。
2 用專業(yè)的軟件和設備來修理。本網(wǎng)站上有相關的設備。
這個修理的原理是把硬盤的物理壞道屏蔽成工廠壞道P-list列表中去的。
其實每個新的硬盤的盤片上都是有壞道的,只是廠家經(jīng)過的特殊的手段,把它屏蔽掉了。這樣你們用普通的軟件是查看不到的。因為那些不是專業(yè)的軟件(用hp的軟件就可以查看到昆騰硬盤的P壞道列表,你們有興趣的可以下載一個去看看)。問什么一定要把壞道屏蔽到p-list中呢,把它屏蔽到G列表中不就是行了嗎!但是一個硬盤的壞道是很多的,一般都是1000個左右和以上,G列表的大小有限制的,不大。p列表就大的多了,一般都是4000個左右和以上,空間的大小和硬盤牌子和硬盤的容量有直接的關系,硬盤容量越大p列表就
越大。屏蔽到p列表中才可以修好更多的硬盤嗎!
以上就是修好一個硬盤的原理,知道這個原理呢,就知道修硬盤是怎么回事了。
關于專業(yè)的具體修理,請瀏覽專業(yè)的維修設備相關的資料。
昆騰la lb lc硬盤的通病
昆騰公司這三款硬盤比較容易損壞,主要是電路板上的芯片發(fā)熱嚴重,導致不穩(wěn)定和燒毀,tda5247這個芯片,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在工作的途中,突然嗒的一聲響和連續(xù)噠噠的響聲,有時轉(zhuǎn)但不認盤,有時干脆就不轉(zhuǎn)。如果用an8428ngak代換上它的話,性能會穩(wěn)定很多。
在用個幾年是沒有問題的!
IBM硬盤維修
關于IBM硬盤損壞案例,很多人都親身體驗過。下面這篇文章,就針對IBM 60GXP 和75GXP型號的硬盤的普遍故障;
IBM硬盤損壞的一個普遍故障,大多是出現(xiàn)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硬盤突然有怪聲出現(xiàn),然后磁盤開始出現(xiàn)壞道。最后經(jīng)過IBM drive fitness tester 工具等一些手段的修復,或是壞道消失(從技術層面上講,我們懷疑它是真的"消失"抑或是一種屏蔽手段)但數(shù)據(jù)全無,或是進入一個使用不穩(wěn)定階段,或是完全報廢無法再使用,而"怪聲"的出現(xiàn)幾乎在是所有損壞案例中共有的一個情況。
IBM 公司官方技術員的解釋:
故障是由于用戶使用"不合理"造成,并非硬盤品質(zhì)問題:
奇怪的噠噠聲(特別是啟動中),是由于用戶在安裝硬盤時插電源線時太用力,使電路板錯位導致電路板與盤體數(shù)據(jù)接觸點(電源口附近)移位,從而造成磁頭不能正常"走位",這是IBM硬盤電路板做工最精細帶來的"附作用"。手動校正電路板位置可處理此問題。
今天沒事,按照官方的解釋和解決問題的思路,拿起電烙鐵折騰了倆小時,我的兩個IBM 硬盤暫時 好用了。不敢藏私,就又找來一個IBM同樣故障的硬盤,把我解決這個故障的全過程拍照記錄下來,請大家參考。
首先,是準備過程。好的策劃準備和一套好的維修工具可以使維修過程順利進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IBM DFT 軟件
IBM DFT 軟件,可以從IBM 官方主頁下載,或者在 google 中以 "IBM Drive Fitness Test "
為關鍵詞搜索。當前最新版本為 3.40。
IBM在對其功能的描述中敘述到:
[iduba_page]
支持SCSI和IDE硬盤;
對IBM的硬盤做即時分析,并能快速判定硬盤是否有問題;
判斷是否存在系統(tǒng)故障,諸如是否溫度過高,是否有接線錯誤等;
自動記錄重要的硬盤參數(shù),以便跟蹤在操作中對硬盤的潛在沖擊;
拯救硬盤,包括擦除啟動扇區(qū)和低級格式化;
對IDE硬盤作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我監(jiān)控,分析和記錄技術)操作。
下載后運行,按操作指示建立了一張含DFT utilities的開機盤
磁盤陣列(Disk Array)原理
1.為什么需要磁盤陣列?
如何增加磁盤的存取(access)速度,如何防止數(shù)據(jù)因磁盤的故障而失落及如何有效的利用磁盤空間,一直是電腦專業(yè)人員和用戶的困擾;而大容量磁盤的價格非常昂貴,對用戶形成很大的負擔。磁盤陣列技術的產(chǎn)生一舉解決了這些問題。
過去十幾年來,CPU的處理速度增加了五十倍有多,內(nèi)存(memory)的存取速度亦大幅增加,而數(shù)據(jù)儲存裝置--主要是磁盤(hard disk)--的存取速度只增加了三、四倍,形成電腦系統(tǒng)的瓶頸,拉低了電腦系統(tǒng)的整體性能(through put),若不能有效的提升磁盤的存取速度,CPU、內(nèi)存及磁盤間的不平衡將使CPU及內(nèi)存的改進形成浪費。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