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硬盤軟故障的處理方法
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和制造技術的提高,硬盤的物理故障率大為降低。然而,也隨著在硬盤上存儲的軟件系統和數據信息的復雜化和大型化,硬盤的軟故障率卻呈上钷的趨勢。這些軟故障雖然不會造成硬盤的元器件的損壞,卻會使硬盤上的信息系統遭到破壞,而使用戶蒙受巨大損失。所以硬盤的軟故障處理和日常數據的維護工作日愈顯得重要。一般說來,硬盤的軟故障大多是由于使用不當或維護不當造成的,它們大都能夠根據用戶的用機經驗和屏幕上的提示信息準確地判斷故障的性質和類別,運用軟件的手段加以修復,使系統恢復正常,挽回損失。
即使是諸如硬盤0磁道物理介質被劃傷而損壞的“硬”故障,也仍然可以用軟件的方法進行修復,使系統恢復正常。如果硬盤出現故障,用戶首先要判斷硬盤故障類型,分清楚是“硬”故障或是“軟”故障以及故障的原因,然后才能設計維修方案。而且,在一般情況下,確診硬盤故障的工作總是伴隨著修復工作同時進行的。修復工作切不可盲目進行,要對用戶盤中數據盡可能保護為修復工作的前提。具體實施可按以下的步驟和方法進行:
1、若加電自檢到硬盤子系統時,立即出“1701”或“HDD Controller Error”且硬盤批示燈閃爍及軟硬盤適配卡無接觸問題時:用DM(Disk Mananger)軟件執行:DM/M,看是否能批示出該硬盤的磁道數、磁頭數和每道扇區數。若有,則招待低級格式化并做fdisk和format處理。在做fdisk的過程中,可以試著檢查分區情況,看有無挽救盤中數據的希望。若系統根本不承認硬盤的存在,則挽救盤中的數據可能性很小。可以基本得出結論:硬盤適配卡壞或硬盤損壞,不屬軟故障范疇,無軟件修復的可能。
2、以286以上檔次機,若提示“c:driver error”或明確指出“CMOS Configuration Check Error”。這時故障原因多是CMOS中SETUP的硬盤參數設置錯誤,這時可按硬盤的正確參數,重新設置CMOS相關參數。在兼容機中使用的40MB以上容量的硬盤的類型有很多是TYPE 47(USER TYPE),用戶須對磁道數、磁頭數、寫預補償、啟停區、每道貌岸然扇區數是不能有錯的,用戶應事先記錄下來以便出現故障時恢復原參數。
3、系統自檢后顯示BASIC(ROM BASIC)或“死機”。若用軟盤啟動DOS后再轉C盤,此時若提示“Invalid driver pecification”,執行FDISK,若顯示“Disk error reading”則意味著硬盤INT 19H引導模塊執行出錯,這時盤中數據已無法挽救了。只能進行低級格式化、分區和高級格式化。
4、系統自檢后進行系統自舉時,若提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或“Missing operation system”,軟盤啟動后使用FDISK查看分區表,此時有兩種可能:
①指示“No partition table exit”。
②所列出的分區表混亂,主分區屬性為“Non DOS”。 這說明DOS分區表和主引導程序壞,但不必盲目對硬盤進行低級格式化。如果用戶已經使用PCTools、Norton等工具軟件對硬盤引導區、分區表、FAT表等系統信息區數據在軟盤上進行了備份,則可方便地恢復硬盤上的系統信息,迅速排隊故障,保護硬盤中原有數據資料;如果沒有進行備份,可找一臺與故障機硬盤相同(最好是盤、卡均相同)且DOS版本也相同的正常微機,用DEBUG恢復分區三及DOS引導程序。
5、在恢復了分區后,如果硬盤仍然不能自舉和讀寫,可再按以下步驟檢查:
①首先用FDISK查看第一分區是否是活動分區。若不是,則可用FDISK的(Change active partition)功能激活。
②若仍不能引導則仍然可用Norton6.0-8.0的工具軟件NDD(磁盤醫生)或PCTools6.0-9.0中的DiskFix進行修復。 NDD或DiskFix可對用戶硬盤進行測試,然后確定分區表、引導記錄、文件分配表、目錄區文件結構的完整性,并進行糾錯。糾錯前對錯誤情況進行描述并征求確認,它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磁盤數據的完整性。
6、若屏幕顯示“Disk boot failure”或“Non system disk”后死機。 此時用FDSIK查看分區情況應正常,可用PCTools之類的工具軟件查看DOS的三個主引導文件:IBMBIO.COM、IBMDOS.COM及COMMAND.COM文件是否存在,是否正常。是否有這三個文件的版本不一致的情況。經處理好硬盤分區和三個DOS系統文件后,系統應該恢復政黨若故障仍未消除(不能自舉),則只能從低級格式化重新做起。當然,用戶應先將盤中的文件備份(此時硬盤是可以讀寫的)。
7、若上述方法仍不能從硬盤上引導系統,則說明硬盤存在著磁介質損壞。對于0磁道上的硬盤主引導扇區(MBR)物理性操作的處理方法,有人提出將0道1扇區的主引導信息改放在1道1扇區或2道1扇區以避開損傷的0磁道,但這種方法的結果仍然是要用一張軟盤啟動,且需修改FDISK和IBMBIO文件或重寫硬盤卡上的ROM(EPROM),這樣做后硬盤仍是一個數據盤而不能是引導盤。而且這種方法較為麻煩,若業余維修者限于水平或設備環境,要重寫硬盤卡上的EPROM也很困難。如果不是硬盤的主引導扇區(MBR)損壞,而僅僅是DOS引導扇區(DBR)損壞,較為簡單的做法是:執行FDISK建立DOS分區時,不是將整個磁盤劃歸DOS使用,而是硬盤的總柱面數減1,相應的起始柱面號設置為1(或5),激活活動分區后再進行格式化即可。此法簡單而有效,其代價僅是犧牲一個柱面的磁盤空間而已。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