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線器(Hub)在OSI七層模型中處于MAC層。依據IEEE802.3協議,集線器的作用是按CSMA/CD算法,隨機選出某一端口的設備獨占全部帶寬,與集線器的上聯設備(Switch、Router、RAS等)進行通信。集線器的種類很多:依據外形尺寸有機架式和桌面式;依據帶寬分有10M、100M、10/100M自適應;按照管理方式分為Damp Hub(啞集線器)和Intelligent Hub(智能集線器);按延擴方式的不同有可堆疊、不可堆疊及可擴展與不可擴展之分;按安裝方式分有內、外置兩種。
以外形尺寸為選擇依據
集線器的選購一般是在綜合布線結束、骨干設備已經定型之后。如果您的系統比較簡單,沒有樓宇級別的綜合布線,LAN內的用戶比較少,SOHO系列的Hub就比較適合您。它們一般都有8個10BaseTX口。為了能夠利用多年以前鋪設的介質(如粗纜、細纜),有些集線器留出了BNCAUI口。如果您已完成整個智能大廈的布線,準備將網絡設備置于機柜中,需要選購幾何尺寸符合機架標準的集線器。它們符合19英寸的工業規范,您可以輕松地安裝在機柜中,現在該類集線器以12口和24口的設備為主流。有些廠商目前還遵循8~16口規范,兩者工業標準相同,兼容性上不會存在問題。用戶可依據自己站點數的不同選擇不同口數的集線器。
以帶寬為選擇依據
集線器帶寬的選擇,主要決定于三個因素。(1)上連設備帶寬。如果上聯設備允許跑100M,您自然可購買100M集線器;否則10M集線器應是您的理想選擇。(2)站點數。由于聯在集線器上的所有站點均爭用同一個上行總線,處于同一沖突域內,所以站點數目太多,會造成沖突過于頻繁。依CSMA/CD算法,當一站點多次檢測線路均為載波時,將自動放棄該幀的發送,從而造成丟包。這一站點發送數據時檢測到沖突,該幀將被重發。而且集線器處在MAC層,不能實現包過濾,所以無隔離廣播風暴的功能(屬于同一沖突域的站點必屬于同一廣播域),即發向集線器任一下聯站點的數據將被發送至與集線器相聯的所有站點,站點數過多將降低設備有效利用率。依據工程經驗,10M沖突域內的站點不宜超過25個,100M沖突域內的站點不宜超過35個,這種情況下應使用交換機來代替集線器(注意上述數字是工程經驗值而非工業標準)。(3)應用需求。一般來說,傳輸的內容不涉及語音、圖像,傳輸量相對較小時,帶寬選10M就夠了。如果傳輸量較大,且多涉及多媒體應用(注意集線器不適于用來傳輸時間敏感性信號)時,應當選擇100M。現在廠商又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雙速集線器,它已經內置10M和100M兩條內部總線,雙速集線器分為手動10/100M切換和自動10/100切換。手動切換為每集線器10/100M轉換(per Hub),自動切換為每端口切換(per Port)。雙速Hub中由于內置兩條總線,它們間的互通有兩種解決方案:一是利用內部網橋將兩條總線連通,并將10M和100M數據包互譯。二是Hub無內置網橋,需要上聯的數據鏈路層設備進行互通。有無內置網橋的價格上略有差異,以Accton為例,EH3016A16*10/100BaseTX無內置網橋參考售價為4300元,帶內置網橋參考售價為4900元。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