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代酷睿i9-10900K處理器怎么樣?性能如何?玩游戲卡不卡?下面小編帶來十代酷睿i9-10900K處理器詳細評測,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代酷睿i9-10900K處理器詳細評測:
一、前言:14nm的巔峰!Intel主流平臺迎來10核心
曾經有一段時間筆者也難以理解,為什么早在2年前筆記本端的i3-8121U處理器就用上了10nm制程工藝,而桌面上最新十代酷睿還在堅持使用14nm。
其實,新的制程工藝是一把雙刃劍。一般來說,在構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升級制程工藝之后,處理器由于核心面積變得更小,會出現積熱問題;另外由于晶體管密度過高,晶體管的柵長過短,會導致就是漏電率大大提升。這2個因素就決定了初代10nm產品無法上高頻,只能通過后期的不斷打磨來進行改善。
比如第一代14nm處理器i7-5775C,頻率只能達到3.7GHz,幾乎沒有超頻能力并且溫度感人,是有史以來存在感最低的一代酷睿處理器。很顯然Intel不希望歷史重演,才堅持使用已經十分成熟的14nm+++制程工藝來打造我們手上的這款頂級的i9-10900K處理器。
得益于成熟的14nm制程工藝,i9-10900K處理器的睿頻可以達到5.1GHz,全核頻率也有4.8GHz。而在睿頻Max 3.0、TVB智能加速技術的協同下,它的睿頻能上到5.3GHz,全核頻率也提升到了4.9GHz。
頻率提升的同時,核心規模也從9代酷睿最高的8核心16線程、16MB三級升提升到了10核20線程、20MB三級緩存。
包括i9-10900K處理器在內,此次Intel一共發布了32款不同型號的十代酷睿Comet Lake-S處理器,包括5款i9(10核心20線程)、5款i7(8核心16線程)、9款i5(6核心12線程)、5款i3(4核心8線程)、5款奔騰金牌(2核心4線程)、3款賽揚(2核心2線程)。
在功耗上,Intel采取了一刀切的策略,所有可超頻的K/KF版本不管是i9、i7還是i5統統都是125W的TDP,無后綴或者無核顯F版本都是標準的65W,奔騰、賽揚標準版則統一來到58W(上代基本都是54W),T系列節能版則全部35W。
相比第九代酷睿處理器,第十代酷睿Comet Lake-S處理器帶來了許多新的特性與功能的支持:
1、全面加入超線程技術
除了入門級的賽揚處理器之外,上至酷睿i9、下至金牌奔騰,全都加入了超線程技術的支持。這也就是說在規格上,10代酷睿i3已經持平七代酷睿i7,而10代酷睿i5則與八代酷睿i7相同。
而且在14nm+++制程工藝的加持下,I3-10320實際上是能夠勝過i7-7700K,而i5-10600K戰勝i7-8086K更是沒有任何問題。
2、睿頻加速 Max 3.0技術
如果只開啟睿頻加速 Max 2.0技術,i9-10900K處理器的睿頻只能到5.1GHz,全核頻率也只有4.8GHz,分別比i9-9900K高了100MHz。
在開啟睿頻加速 Max 3.0技術(Intel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之后,它會自動找出i9-10900K十個核心里面2個體質最好的核心并讓其加速到5.3GHz,全核頻率也來到了4.9GHz。
目前所有的十代i7/i9處理器都支持睿頻加速 Max 3.0技術,而且整個技術在Z490主板的BIOS中默認就是開啟的。可能CPU-Z會顯示i9-10900K依舊是5.1GHz,但不必在意,因為實際上是可以達到5.3GHz的。
3、Thermal Velocity Boost(TVB)技術
光有睿頻加速 Max 3.0技術顯然還不夠,想要處理器能夠穩定的在低負載時運行在最高睿頻下,還需要有Intel TVB技術的支持才行。
Thermal Velocity Boost(TVB)技術能根據處理器在最高極限溫度之下運行時間的長短、睿頻加速功耗限制是否還有剩余,在單核心、多核心睿頻加速的基礎之上,適時、自動地繼續提升單個核心的頻率,具體提頻幅度、時間取決于工作負載、處理器規格、散熱條件。
TVB技術絕非擺設,大家可以參考下文中i9-10900K的單核性能的提升,就能對這個技術有更好的理解。
4、英特爾Wi-Fi 6 AX201
此前筆記本平臺的Ice Lake-U處理器已經先一步集成了Intel Wi-Fi 6 AX201芯片,現在桌面版的十代酷睿處理器也開始支持了。
與前代Wi-Fi 5(802.11ac)相比,Wi-Fi 6(802.11ax)主要目標是在密集用戶環境中將用戶的平均吞吐量提高至少4倍,可以同時向8個終端共享上行、下行的MU-MIMO數據包,同時延遲也大大減少。
Intel Wi-Fi 6 AX201芯片提供2.4Gbps的傳輸速率,約為Wi-Fi 5的1.4-3倍。
5、2.5Gbps Intel I225-V網卡
隨著技術的進步發展,千兆以太網已經越跟不上時代的需求。現在主流機械硬盤的順序讀寫速度已經可以達到250MB/s,而SATA通道的SSD讀寫速度則達到了500MB/s。對此千兆網區區120MB/s的網絡帶寬早已捉襟見肘。
雖然10Gbps看上去會更加美好,但遺憾的是目前10Gbps局域網的解決方案成本都在100美元左右,暫時還難以進入消費級市場。
為此,Intel在Z490主板的芯片組中整合了“Intel Ethernet Controller I225-V”網絡控制器。可以提供2.5Gbps的傳輸速率,是現有i219-V千兆網卡的2.5倍。
2.5Gbps以太網能提供300MB/s的傳輸帶寬,可以滿足大多數家庭用戶對于局域網速率的要求。
6、支持DDR4-2933MHz內存
隨著處理器以及GPU性能的不斷提升,內存的帶寬正在慢慢成為制約整機性能特別是游戲性能的關鍵要素之一。對此十代酷睿Comet Lake-S處理器集改進內存控制器,能夠在B460主板上支持頻率為2933MHz的DDR4內存。
當然想要體驗更高頻率的內存,Z490主板是必須的!
除了以上新特新之外,其他諸如14nm工藝、40條PCIe 3.0通道、雷電3、傲騰...這些則延續了九代桌面酷睿平臺,沒有發生變化。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