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英特爾發布了十代酷睿H系列高性能版,如果你關注了部分型號的規格,可能有種莫名的疑惑和沖動。這種感覺是不是特別熟悉,特別是在AMD一蹶不振的那會兒。大家先別急著說出那三個字,其實i7-10750H也有擠多的地方。想看提升的地方,直接拉到文章后面,因為前面大部分內容和你想的差不多,感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了。
十代酷睿
英特爾官網上詳細列出了各個處理器的規格,方便用戶查詢。在此我專門將i7-10750H、i7-9750H和i7-8750H三個處理器放在一塊進行對比。無關緊要、相同的部分就不列了(實在是太多),大家看一下三代之間的變化。
三代i7對比
看完這個對比,你可能是失望的。因為從規格的升級來看,i7的變化實在是太乏善可陳了,從i7-8750H到i7-9750H還好,雖然升級幅度并不大,但好在升級點比較多,比如基頻、最大睿頻、三級緩存、最大支持內存容量。但從i7-9750H到i7-10750H,其升級之處就有點匪夷所思。基頻不變、三緩不變,單核最大睿頻從上一代的4.5GHz提升至5.0GHz,多了支持睿頻加速Max技術3.0頻率,內存頻率支持也從DDR4-2666升級到2933。其他升級對于普通用戶來說關系并不大。
題外話,目前筆記本平臺內存條并沒有DDR4-2933MHz規格,如果你看到內存頻率顯示2933,基本里面都是DDR4-3200MHz的內存。
DDR4-3200MHz內存
i7-10750H的升級并不大嘛,話說用“一點點兒”來形容更加貼切。我也進行了簡單跑分,Cinebench R15的成績與i7-9750H差不多,甚至你再回顧i7-8750H的成績,似乎三者也沒啥大區別。我手上的Cinebench R15數據,i7-8750H多核最高1255cb、i7-9750H多核最高1317cb,由于i7-10750H樣品數據只有一個,為1230cb,所以并不能說明i7-10750H比前兩者弱。但也能看出,三者區別并不大。
這里就到了i7-10750H的優勢了,雖然跑分差不多,但實現這些分數所花費的功耗是不一樣的。i7-10750H僅僅在45W的功耗下就實現了全核3.15GHz,可謂輕輕松松,想要提升的話,還是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45W即可實現全核3.15GHz
但i7-9750H想要實現這么高的成績,功耗要達到55W,此時頻率3.27GHz,甚至一些機型達到了60W,但頻率似乎并沒有這么高,只有3.15GHz左右。從這組數據對比能夠看出,當i7-10750H的全核頻率與i7-9750H一致時,i7-10750H的功耗更低,仍有提升空間,而i7-9750H基本已經到頭了。
如果有機型可以很好的釋放i7-10750H的潛力,那么在功耗55-60W的時候,其頻率預計可以達到全核3.3GHz-3.4GHz,在這個頻率下,Cinebench R15的成績突破1400cb應該不是難事。
所以i7-10750H還是有升級之處的,其在更低的功耗下實現更高的頻率,對于追求極限性能的產品而言,i7-10750H有著比較大的潛力;對于追求輕薄的產品而言,只要達到TDP要求的水平,i7-10750H就有不錯的全核頻率,降低散熱壓力,性能級筆記本可以更加輕薄。
所以我猜測,未來會有一批游戲本進一步降低機身厚度,同時也會有更多14英寸產品采用H系列處理器,對于細分用戶而言還是有益處的。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