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英特爾面向移動端正式發布了性能擔當產品i9處理器。其中的旗艦型號i9-8950HK采用14nm++制程工藝,采用6核12線程設計,默認主頻4.6GHz,睿頻后可達到4.8GHz。
如此我們已經進入了8代酷睿游戲本時代,8代酷睿游戲本最強的CPU是i9 8950HK,默認高頻、不鎖倍頻、12MB 三級緩存都是她的旗艦特點。我們今天將結合微星GT75 8RG 高端風冷筆記本測試這顆處理器。
筆記本王者 i9 8950HK旗艦CPU性能測試
第8代酷睿包括Kabylake U Refresh 、Coffee Lake-H/S 以及Coffee Lake U等分支。Kabylake U Refresh 是四核版的移動低電壓處理器,主要應用在輕薄筆記本平臺;Coffee Lake s是目前桌面i7 8700K/ i5 8400等主流六核平臺和部分四核i3的統稱,即將獲得i5 8550等新兄弟的補充;Coffee Lake U 是目前已經基本確認存在的升級版Kabylake U處理器,代號以9結尾通常配有GT3E核芯顯卡。
此外,Intel 以EMIB 方式連接 AMD Vega GPU的Kabylake-G 系列四核標壓BGA 封裝處理器也已進入8代酷睿門墻,他們中的典型代表是搭載i7 8809G的Intel NUC 以及定位稍低的XPS 15 二合一筆記本。
Intel 此前凌亂的路線圖
Intel 于4月3日發布了多達十一款8代酷睿家族型號,本文今天將要提到的i7 8950HK 就是其中之一,隸屬于Coffee Lake家族,采用14nm ++工藝,相比前代相同定位產品多了兩個物理核心,默認標稱的滿載睿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不過,自Skylake以來,Intel CPU的同頻性能一直停滯,同頻同電壓下的功耗和溫度情況也沒什么改善,在今天正式揭曉謎底前,發燒友們一直對其預期表現非常糾結。
Video Cards 整理的迭代酷睿型號
這是由8代低電壓CPU的頗多降頻、不同品牌之間性能差距懸殊的情況讓人印象非常深刻所致。事實上,在非常緊張的瓶頸區間內,這一代標準電壓處理器增加了一半的核心數量,實現了更高的滿載運行頻率,帶來了游戲本CPU多年不曾見到的性能提升幅度,著實讓人感動。
i9 8950HK 擁有哪怕放在桌面上也非常強悍的默認頻率范圍,我們家今天就來簡單體驗她在默認頻率下的各方面表現。
i9 8950HK頻率性能總結
i9 8950HK運行狀態
包括華碩ROG G703、戴爾Alienware 等的很多品牌都將會搭載這顆CPU,我們首先以風冷最強的微星GT75模具為載體分析介紹i9 8950HK CPU的基本情況。
GT75 8RG 整機配置 GTX1080 +DDR4 2666 32GB
AIDA 64信息讀取
i9 8950HK 具體規格信息
i9 8950HK 同i7 8850H/i7 8750H 一樣都隸屬于6核12線程45W標準電壓CPU序列。i9-8950HK默認頻率2.9GHz, 單核turbo 4.8GHz,四核睿頻4.5GHz,全核滿載4.3GHz。這個頻率同桌面的i7 8700K基本對等,單核睿頻還要高一些,性能空前強大。值得注意的是,此次8代標壓CPU 的移動6核i7 均配備9MB 三級緩存,不鎖倍頻的i9 8950HK才擁有完整的12MB 容量。當然,這顆CPU的默認TDP 只有45W,我們拿到的微星GT75 機器直接解鎖了200W的PL1 和PL2 功耗限制。
直接超頻不降電壓將會導致慘烈降頻 47倍頻設定只能實現44倍頻效果
我們使用跑分軟件、拷機軟件和游戲對這顆CPU進行了初步的考察,可以得出結論如下:
一:即使在微星GT75 這樣的9熱管、10熱管風冷最強模具上,i9 8950HK 在性能上也同頻率接近的桌面i7 8700K 有一定距離。在短促的跑分軟件中,兩者相差不大,但時間長了,默認電壓下的i9 8950HK 在滿載應用程序中會降頻,落后于桌面CPU。
AVX 2重負荷轉碼必須手動降壓才能維持4GHz 否則會降頻到2.6-2.9GHz
二:AVX 2 為代表的p65 轉碼和密集負載的拷機測試中,i9 8950HK 無法堅持默認全核睿頻頻率。我們借用壓片工具組的命令行腳本進行測試,AVX 2負載下其運行頻率約為2.6到2.9GHz。AIDA 64 FPU 拷機中,i9 8950HK 的運行頻率約為3.6GHz。普通應用程序中,視負載而定,i9 8950HK 默認滿載頻率在4.15到4.3GHz之間。這兩種條件下,強冷風扇對散熱沒有任何改善可言,滿載都是98攝氏度。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