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Intel 憑借著新推出的酷睿 i9-7980XE 處理器在「核戰」中以 18 個核心、36 個線程數力壓 AMD 的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處理器,成為新一屆的核心大王。
酷睿 i9-7980XE 處理器的表現到底如何,相信很多人還不太清楚,畢竟高達 14999 元的售價,對許多人來說還是難以高攀。當然,這對于我們編輯部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這次也順利地拿到了一顆工程版的酷睿 i9-7980XE 處理器。不過,見慣了高性能的炫彩 RGB 大主機,這次我打算為難為難它,也為難一下自己,將酷睿 i9-7980XE 處理器塞進一個迷你的 itx 機箱里面!
誠然,對于一般的處理器來說,itx 機箱并沒有什么問題,但這可是酷睿 i9-7980XE,除了足夠的散熱,還要考慮到平臺的選擇、其他硬件的合理搭配、內部空間的優化等等,這并不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且,我選擇的還是一款十分特別的 itx 機箱......
特別挑剔、異常小眾的 itx 機箱
沒錯,這就是承載一切的那個機箱 —— 來自 aboStudio 的 Bunker 機箱。如上圖所呈現那般,這個機箱最大的特點就是精致:機箱六個面的面板,均為 5mm 厚的 6061 鋁合金面板,并采用 CNC 切割制造工藝,棱角分明的同時,邊角處也不會顯得割手。
與 iPhone X 做對比,可以發現其頂部面板也就比它薄一點點。當然,全鋁合金打造的 Bunker,整體重量也十分感人,達到了 8.2kg,這還是在沒有塞入硬件的情況下。
全鋁合金面板是它最大的特點,但其他的亮點也不得不提及。其中一個讓我比較驚訝的點是,Bunker 的電源開關,居然使用的是一顆 Cherry 原廠綠軸,并且配上了一顆金屬鍵帽,這也意味著玩家可以自行去更換喜歡的鍵帽,比如最近大火的吃雞三級頭鍵帽等等。
在機箱的背面(沒錯,這個是背面,別搞錯了),我們除了能看到電源鍵,還能看到頂部的一個開口,這個開口是用于走線及連接其他設備的,但設計在頂部似乎有些不太合理?別急,我們先看看內部再說。
Bunker 的頂部面板和前面板均可以通過卡扣打開,這些卡扣均為日本產的 Lamp 碰珠,在實際的開啟與扣合上非常緊致,當然使用的力度也要稍微大一些,這是為了避免日常使用的時候被輕易碰落。打開后,便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內部的結構了。
可以發現 Bunker 是垂直風道設計,底部標配了一個采融 140mm 旗艦風扇,也是機箱上唯一的一個風扇,也因此主板上的散熱風扇需要盡量與之進行協作排熱。
至于這個開關的接線就比較酷了,除了采用鍍銀的定制線外,還 3D 打印了線梳,可以說,Bunker 的設計理念就是:一切從簡。除了前面板及頂板,另外三個側面板可以通過擰螺絲的方式拆下來,如此便會剩下核心的裸骨架。
最后自然得介紹下這個激光鐳雕的銘牌了。每個 Bunker 機箱都有獨立的編號,我拿到的這個是 17009 號,該不會是 2017 年中制作的第九個吧?Bunker 的制作者同時也告訴我,如果愿意,也可以在機箱的其他地方雕刻上自己專屬的 Logo 標志,讓每個 Bunker 都變成獨一無二的機箱。
考慮到頂部經常會用來插拔設備,預留的空間是否足夠就成為一個問題。通過與 iPhone X 的對比,我們發現 Bunker 頂部的空間還是蠻大的,起碼超過了半個 iPhone X 的高度,因此即便是把手伸進去插拔設備,空間也較為富裕。
當然,考慮到一些用戶的設備較多,或者不方便經常伸手進去插拔設備,一個擴展塢對于 Bunker 機箱來說還是蠻有必要的。
之所以說它特別挑剔,是因為當你選擇了它,就意味著硬件的選擇上會多非常多的限制:首先主板必須是 itx 主板,這個自然不必說;由于是垂直風道,且設計之初就沒有考慮水冷,因此基本上只能用風冷散熱器;風冷散熱器就算了,高度還有限制,不能超過 125mm;顯卡也有限制,最長為 320mm,并且考慮到風道問題,顯卡的熱量出口最好在尾部(顯示輸出接口面);在 Bunker 上,SFX 電源是你唯一的選擇,這意味著你的電源功率不能太大。
接下來,就是一個艱難的挑選硬件過程了。
眾里尋他千百度 —— 華擎 X299E itx/ac 主板
想要挑選一款 itx 主板并不困難,困難的是挑選 X299 芯片組的 itx 主板,經過一番搜索,目前只有華擎推出了 X299 itx 主板,也是全球唯一一款 itx 尺寸的 X299 主板了。
外觀整體的黑化讓華擎 X299 itx 主板多了一絲沉穩,CPU 插槽占據了主板的主要空間,而各類接口與插槽則分布在四周。
其實早在 X99 時代,華擎就推出過一款 X99 itx 主板,不過那塊主板只有兩個內存插槽,無法完全利用起 X99 多通道的優勢,不免讓人有些遺憾。而這次的 X299 itx 主板則擁有四通道內存,雖然使用筆記本內存,但最高也能支持到 DDR4 4000+ 頻率,這不得不說是將過往的遺憾填滿了。
位于主板上的接口雖然不多,但也恰好夠用:一個 PCIE 3.0 x16 插槽用于顯卡,四個筆記本內存插槽,一個 Intel AC8265 雙頻無線網卡,主板背部更有兩個 M.2 形態的 PCIE 固態硬盤插槽。其中,由于 itx 規格限制,這塊 X299 主板只能安裝一張顯卡,這不免有些可惜。
I/O 方面,擁有兩個 USB 3.1 Gen2 接口(一個 Type-A 一個 Type-C),4 個 USB 3.1 Gen1 接口(Type-A),兩個 RJ-45 網卡接口等等,在如此嬌小的體積上,算是十分豐富了。
如果主板上的接口還不足以滿足你,華擎 X299 itx 主板上還有兩個垂直的擴展接口,一個是筆記本內存插槽,一個是 M.2 插槽。
其中,筆記本內存插槽的口可以用于擴展多一個 M.2 接口的固態硬盤,另外一個則可用于擴展最多 6 個 SATA3 接口的硬盤和 1 個前面板 USB 3.1 Gen1 接口,如此豐富的擴展接口設計,可以說華擎 X299 itx 主板已經非常良心。
搭配硬件的精心挑選
主板已經確定,在其之上的硬件也同樣要依照主板的設定來精心挑選,首當其沖的是內存。目前市面上能夠挑選的筆記本內存并不算多,主要有威剛、芝奇、金士頓、海盜船這幾家。這里我們挑選的是威剛 2 × 8GB DDR4 2400MHz 內存。
其實近些日子,我們在市面上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筆記本內存,一方面是由于不少游戲本都開始漸漸支持高頻率的內存,但往往僅標配了 8GB,在玩大型游戲時難免吃力;另一方面,特別如華擎這款 X299 itx 主板的誕生,也給內存廠商了一個發揮的機會。市場雖小,但總有那么一部分玩家追求,廠商們自然也是樂于滿足了。
散熱器也同樣比較難挑選,目前比較有名氣的當屬貓頭鷹,因此這里選擇的是貓頭鷹 D9L 這一款風冷散熱器,不過我還是比較擔心它能否很好地壓制住酷睿 i9-7980XE 處理器的。
其實原本是考慮采融的 B48 散熱器的,不過由于沒有 LGA2066 的扣具,所以最終還是選擇放棄了。因此,即便是你的散熱器及風扇支持得到這樣的高度,也要考慮是否有對應的扣具能夠在 X299 平臺上使用。
在安裝 CPU 散熱器的時候,還得考慮到垂直風道的問題,由于 Bunker 機箱的 I/O 面板設計在頂部,因此風扇必須與 I/O 面板平行安裝,同時風向 I/O 面板方向吹。
顯卡則選擇了推出不久的 NVIDIA GTX1070Ti,Bunker 機箱推薦使用的是公版卡,因其在散熱風道上與機箱的垂直風道比較貼合,安裝上去后,熱量均從頂部排出。
一切安裝完畢后,自然就是裝入 Bunker 機箱了,它遵從的是先入主板、后入電源的設計,因此電源會在機箱正面,視覺上擋住了 CPU 散熱器,主板就更不用說了,好在它依舊為顯卡流出了一個比較大的位置。
電源我選擇的是銀欣的緊湊型 SFX 電源 —— SX650G,這是一款 650W 的電源,通過了 80 PLUS 金牌認證,內置了一個 9.2cm 靜音 PWM 風扇,自帶的線材較短,適合于迷你型機箱。不過考慮到在 Bunker 機箱的表現(如上圖),定制的電源線可能更加適合一些。所有硬件挑選并走好線之后,其實安裝就變得十分簡單了,你甚至基本上不需要有特別熟練的技巧都可以輕松地將主板及電源安裝進 Bunker 機箱。
小體積,卻有大能量
完全安裝完畢后,剩下的就是嘗試運行看看表現如何了。看完前面那么長的挑選與安裝過程,尾巴們應該發現了,我比較擔心的是它的散熱效果,畢竟如此小的機箱,還要鎮壓住高達 18 個核心的酷睿 i9-7980XE 處理器,任務著實艱巨。
就日常運行的情況來看,如果不進行一些負荷較高的操作,酷睿 i9-7980XE 處理器的溫度大概在 30 度左右,同時 CPU 電壓亦比較低,僅為 0.7V 到 0.75V,這樣的溫度是沒什么問題的,Bunker 機箱的金屬面板溫度也不高。
而單獨對 CPU 進行滿載壓力測試之后,CPU 個別核心的溫度會上升至 85 度,平均溫度也在 80 度左右,此時整個機箱已經開始有些溫熱,頂板則溫度更高一些,后側的出風口能感受到一陣陣熱浪。玩游戲的時候雖然 CPU 溫度不高,但顯卡也能達到 82 度,此時機箱同樣有著較高的溫度,出風口尤甚。因此,為了保證機箱內部的熱量能夠盡快地擴散,建議將 Bunker 機箱放置在離墻有一定距離的桌面,保證出風口空氣的流通。對酷睿 i9-7980XE 處理器的一些跑分測試,相信尾巴們還是比較關注的,畢竟網上有關它的跑分也比較少。這里簡單地測試了下酷睿 i9-7980XE 處理器在 CINEBENCH R15、3DMark、7zip 軟件中的跑分,再加上之前酷睿 i7-8700K 及 AMD Threadripper 1950X 的成績作為參考。
可以發現,其實酷睿 i9-7980XE 處理器并不是在所有的測試項目中都能取勝,這主要是因為它的最高頻率并不算高,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內存頻率的限制。但在多核測試的成績上,毫無疑問它是目前我們能買到的消費級處理器里最優秀的。
酷睿 i9-7980XE 處理器雖強,但并不適用于所有人。對于一般用戶及玩家來說,以玩游戲、瀏覽網頁或者日常娛樂來看,選擇酷睿 i7 或者 i5 其實更加適合;而對于經常需要做視頻剪輯后期、3D 建模及渲染、大數據運算等的專業用戶,毫無疑問擁有更多核心的酷睿 i9 系列更值得他們選購,雖然價格高了不少,但以提升的效率及省下的時間來算,其實更加值得。
至于 aboStudio 的 Bunker 機箱,整體做工非常優秀,不管是 CNC 切割面、厚重的鋁合金面板、不將就的碰珠,還是簡單的安裝方式、巧妙的垂直風道設計,都體現出設計者的心思。相較于酷睿 i9 系列處理器,Z370 平臺的酷睿 i7 系列及 i5 系列處理器可能更加適合它,主要是散熱器的限制讓它不善于承載發熱量較高的平臺。
最后,這一臺 DIY 主機,總地來說是還算讓我比較滿意的,主要是硬件最終都很湊巧地湊齊了,也最終完成了平臺的搭建。美中不足的地方是,CPU 在滿載的時候溫度較高,這意味著我無法對這塊 CPU 進行適度的超頻了,較低的主頻也讓我無法很好地在游戲中盡興。于我而言,更適合的平臺可能還是酷睿 i7-8700K 與 Z370 主板的搭配了。
對于這樣一套ITX高端電腦主機,有網友戲稱為小火爐誕生記!也有網友表示沒必要,大機箱才是王道。當然,DIY的精神在于包容性、廣泛性,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
總結
以上所述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小體積卻有大能量18核 i9-7980XE迷你小機箱裝機教程實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問請給我留言,小編會及時回復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謝大家對武林網網站的支持!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