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CPU市場還是相當好玩,AMD憋了五年總算有點翻身的意思,而Intel發現老牙膏遇到了新困難,一通亂拳打向農企。
其中造成爭議最大的就莫過于7350K帶來的“默秒門”,牙膏廠希望繼續前幾代i3默秒全的氣勢,用7350K秒殺Ryzen全家。
結果,一時之間對7350K的評價變得莫衷一是,按照媒體上的說法7350K可以“專注做好手上的工作”秒殺“三心二意”的1800X,但是大部分網友對這種觀點不屑一顧甚至惡搞其為“宇宙第一CPU”。
所以趁著7350K降價就弄了一顆來跑一下,刨開主觀的想法,用測試來還原一下他的實際性能。
產品規格:
i3-7350K就是現在i3的高頻不鎖頻版本。所以在主頻上會保持較高的水平,達到了4.2G,同時還支持超頻,搭配Z系列主板可以超倍頻,帶外頻超頻芯片的非Z主板可以超外頻。
不過核心規模上就比較難看,還是保持雙核四線程的規格。
既然Intel欽定它要吊打AMD旗艦八核,這次就一次滿足個夠,AMD的1800X他們自家的6950X都拉出來遛一遛。
產品的包裝與附件:
7350K采用彩印紙盒包裝。
從側面就可以看出,因為是帶K的版本,所以盒裝就不附送散熱器了。
從開窗上就可以看到這次測試的主角。
產品測試平臺:
以下為測試平臺的詳細配置表。
測試的主板用的是Z270-Phoenix GAMING。
內存是海盜船的DDR4 8G*4。實際運行頻率是2133C15。
顯卡采用的是藍寶石的480 8G超白金。
SSD是三塊INTEL,系統盤用的是比較主流的535,以保證測試更接近一般用戶。240G用作系統盤,480G*2主要是拿來放測試游戲。游戲越來越多,只能加SSD了。
散熱器是貓頭鷹的U12S。
最后上一張測試平臺實拍:
產品性能測試:
簡單評測結論:
由于測試項目很多很雜,為了避免小白看暈,首先提供一下精煉版的測試結論:
- 從CPU性能上來說,7350K大致接近7400的水平,與4560可以拉開比較明顯的差距。
- 從游戲性能來說,7350K在后臺干凈的情況下與高端CPU基本相同。
- 從功耗上來說,略低于i5。
總體來說7350K的表現只能說不好不壞,在后臺干凈的前提下表現不錯,不過雙核對后臺復雜的環境還是需要打個問號。
性能測試項目介紹:
對于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對比性能的童鞋,這邊會提供詳細的測試數據。測試大致會分為以下一些部分:
- CPU性能測試:包含系統帶寬、CPU理論性能、CPU基準測試軟件、CPU渲染測試軟件、3DMARK物理得分
- 集顯性能測試:包含集顯基準測試軟件、集顯游戲測試、集顯專業軟件基準
- 搭配獨顯測試:包含獨顯基準測試軟件、獨顯游戲測試、獨顯專業軟件基準
- 磁盤性能測試:分別采用SATA和PCI-E SSD進行磁盤測試,盡可能還原CPU的磁盤性能
- 功耗測試:在獨顯平臺下進行功耗測量
這篇文章的數據量比較暴力,如果覺得暈,就慢慢看吧,要知道真相總是要付出點代價的。如果覺得無所謂,被坑的時候別抱怨就行。
CPU性能測試與分析:
系統帶寬測試。內存帶寬上,7350K與高階的CPU差別不大,但是在CPU緩存帶寬上會有明顯的劣勢,與7600K的差距會達到50%左右。
CPU理論性能測試,是用AIDA64的內置工具進行的,可以測試很多CPU的基本性能。7350K的理論性能會明顯低于i5但是會明顯高于4560。
CPU性能測試,主要測試一些常用的CPU基準測試軟件,還會包括一些應用軟件和游戲中的CPU測試項目。在基準軟件中各個項目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整體來說7350K的基準性能會略低于7500,接近7400的水平。4560大致相當于7350K 80%的水平。
CPU渲染測試,測試的是CPU的渲染能力,由于單線程測試計入總體對比,所以這個部分的結果與基準測試的結果基本相近。
3D物理性能測試,測試的是3DMARK測試中的物理得分,這些主要與CPU有關,總體結果與基準測試較為接近。
CPU性能測試部分對比小結:
這張表的匯總會包含單線程和多線程性能,可以反應7350K的使用表現。7350K的性能大致會比4560高20%,會比7500低。至于跟1800X和6950X兩位老大哥比較~~~呵呵
其實還有一個比較糾結的問題就是單線程和多線程,這邊也做了一下分解。
單線程:由于可以固定在4.2G的頻率,7350K的單線程性能還是很不錯的。
多線程:多線程性能上由于核心規格天然劣勢,所以預計打不過7400。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