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C霸主遇上移動王者:相似的發跡史回頂部
Intel,毫無疑問的CPU界霸主,掌握著除美帝外所有國家垂涎欲滴的x86專利,掌控著全世界PC的命運。高通,不用質疑的移動CPU界巨頭,掌握著移動通信技術的大部分專利,想繞過高通制造手機?沒門!Intel與高通,在各自的CPU市場呼風喚雨,卻在歷史發展中,卻同樣經歷著一樣的失誤,疲于奔命。是什么失誤,讓這兩位主宰者碰壁?
歷史驚人相似?談Intel與高通的發展軌跡
一、相似的發跡史
成立于20世紀60年代末的Intel,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的高通,有著不同的出生年代,卻有著相似的發跡史,相似的機遇,相似的人生巔峰。在兩家公司成立的初期,都處在各自領域的萌芽階段,都在各自領域的戰國階段中出類拔萃,都在各自領域中淘汰對手,走向統治道路。
Intel 8088為我們帶來了PC的概念
從Intel第一顆CPU 4004 的發布開始,Intel已經掌握了集成電腦研發的優勢。而在多年的發展后,Intel遇到了IBMPC兼容機發展的機遇,捉住了IBM的手,引領了PC個人電腦的時代。
統治十多年的奔騰CPU
80年代開始,Intel名聲大振。資金得到遠遠補充的Intel,逐漸統治了計算機界。386、486、奔騰、酷睿,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名詞。雖然有AMD的強力對手,但Intel的統治地位牢不可破。
做通訊技術發家的高通
在高通成為隔壁老王鄰居張姨都認識的品牌之前,20世紀時代的高通掌控著通訊領域的核心技術,通過不斷的專利授權獲得了大量的資金。21世紀初,在諾基亞統治的智能手機時代,高通只是和德州儀器、Intel、飛思卡爾、意法等平起平坐。
高通逐漸成為了移動處理器的王者
但到了智能手機發展到大屏高性能的時代,掌握了大量手機專利的高通,在研發道路上一馬平川,ARM架構逐步領先德州儀器等競爭對手。加上剛好遇上谷歌的安卓智能手機的發展機遇,使得高通成為了高性能手機CPU的代名詞。雖然三星、聯發科等競爭對手不容忽視,但至始至終,高通手機CPU的每一個動作,都牽動著業界的心。
二、相似的叫座力
Intel Core-i7
沒有酷睿的廣告,沒人會感興趣。這就是普羅大眾對CPU認識的典型,可見當今酷睿CPU在市場的地位。“i3默秒全,i5秒全家,i7轟成渣”,雖然只是一個茶余飯后的梗,但卻是Intel在CPU市場的寫照。
高通 驍龍 移動處理器
高通的驍龍在移動CPU的業界地位就和CPU界的酷睿一樣,正如驍龍這一威武霸氣的名字,成了性能的標桿。從當年的驍龍S1-S4產品線,到現在的驍龍200-400-600-800產品線,誕生了不少明星級產品。如雙核時代的翹楚MSM8x55,引領四核手機CPU時代的APQ8064、現在高端手機的驍龍800系列等。
同樣的叫座力,讓酷睿與驍龍同樣的家喻戶曉,成為了普羅大眾心中的標桿。但是成為王者的道路可不是一馬平川的,有意思的是,兩者都遇到了相同的麻煩。
2PC霸主遇上移動王者:荊棘的64位之路回頂部
三、相似的攔路虎
關注科技新聞的你,相信知道這個攔路虎是誰了,不是其他人,就是自己——發熱。
NetBurst成為了Intel不愿多提的黑歷史
讓我們把時間回調到10年前,那個Intel其中一段黑暗的時光。那個時代的CPU市場,還是走粗放式的發展道路——唯頻率論,當時的Intel就是這個理論的忠實信徒。Netburst超長流水線架構就是這個理論的結晶,但是隨著頻率的提升,內部電氣耗能就越高,那個時候的硅技術無法調和這個矛盾。
當年的奔騰CPU因為過熱與技術落后被Athlon吊打
同時,AMD推出Athlon 64獲得成功。Intel自己也急于推出64位的三代P4(Presoctt),將這個高發熱換高頻率的做法達到了巔峰,三代P4性能相比第二代(Norhwood)沒有什么提升,反而功耗卻大得多,頻率沒有往上拉多少,多線程軟件、游戲沒普及,超線程沒起到作用。
Core時代讓Intel重新鞏固帝國根基
后果可想而知,本來架構效率就不高的Intel Pentium系列CPU,患上了高發熱的阿喀琉斯之踵,同時在64位技術被AMD牽著鼻子走。被無情吊打的事實,讓Intel痛定思痛,革新的酷睿,讓Intel帝國根基重新穩固并茁壯。
讓我們把時間調到10年后,高通似乎在走Intel的黑暗之路。一切的元兇,就是原本寄予厚望的驍龍810。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驍龍 810
作為驍龍 805的繼任者,驍龍 810原本是高通在手機CPU的主心骨。準備在2014年下半年露面的它,卻因為一個問題,直到今日仍在襁褓之中。它的攔路虎和Intel的P4 CPU一樣,那就是發熱。
制程工藝不變,但核心規格大躍進,半成品階段,結果可想而知
吃螃蟹的HTC One M9成了高通負面消息的擋箭牌
四核Cortex-A57+四核Cortex-A53架構,比起以往的高通800系CPU的規格更加豪華。但在工藝變化不大的情況下,發熱的增加是有的。但令吃第一塊蛋糕的HTC、LG等廠商來講,卻變成了吃螃蟹。那驚人的發熱量讓手機廠商驚呆了,而高通本身也一時之間解決不了架構問題來降低發熱。雖然目前高通采用了降頻的措施來降溫,但這樣做是有悖逆水行舟的,反而市場會不接受。而有研發能力的三星,干脆在國際版的Galaxy手機中,斃掉驍龍,換成自家。
沒有自家CPU的LG跳票,有自家CPU的三星只好改用自家CPU
一系列連鎖反應,讓整個手機市場非常不滿。2014年年末到2015年年中,手機廠商一直在推遲發布時間與投靠其它芯片之間糾結,手機市場的發展就因為這一個小小的CPU而停滯了。 那么,高通出了什么問題呢?
一切都是蘋果的64位策略累事
這都因為那該死的蘋果。2013年的iPhone 5S,采用的A7處理器是移動設備的第一款64位芯片。蘋果發布自家64位芯片之后,硬件、系統和軟件都能按照自己的封閉生態繼續進步,iOS設備越來越強大。
沒有任何的高能預警,一下子打亂了高通的如意算盤,這也同時讓安卓陣營不得不疲于奔命。安卓的64位系統到5.0版本才正式支持。而在硬件方面,高通自己也亂了陣腳,為跟住蘋果步伐,急于推出64位芯片,將還在半成品階段的驍龍 810上位,結果傷了自己,也傷了下游廠商這批盟友。
不同的年代,歷史卻驚人的相似,Intel與高通,都在發熱與64位尋址上碰壁,都被競爭對手牽著鼻子走。這也印證了一個道理,站得越高,摔得越慘。
驍龍 820能否成為另一個Core 2?
原本一帆風順的高通,就因為自己的失誤而讓整個安卓陣營亂了腳。痛定思痛的高通,已經將目光方向了驍龍 820。高通是否和Intel一樣,用酷睿來改變世界?讓我們拭目以待。
3PC霸主遇上移動王者:誰的野心更大?回頂部
四、相似的大野心?
談完了過去,現在,再說說Intel與高通的未來。資本家的野心我們讀政治書都知道,小編就不多說了,所以Intel與高通,肯定不會安于自身領域的霸主地位的。
高通發展永遠的坎:x86
高通在通訊技術、移動處理器有著令人羨慕的專利、令人無可奈何的授權費用,令人垂涎欲滴的ARM技術,但是,要想進入PC領域,估計是不可能的。為什么?因為Intel的x86架構專利不是能隨便轉移就能轉移的,除非Intel董事會和美國政府的成慈善家了。
ARM服務器是高通進軍計算機市場的重要棋子
不過,倒是一個專業領域可以進入,那就是服務器領域。雖然服務器領域依然由x86架構占主流地位。但由于操作系統的多樣化以及服務器消費市場的多樣化需求,使得ARM服務器逐漸興起。與節能、環保、高效能的主流觀念無縫結合,往微型化發展的ARM服務器,相信是ARM架構的另一個分支。當然,高通肯定不會放過這一個增長極。
錯失了移動領域機遇的Intel,面對眾多競爭對手,仍需努力
至于Intel方面,雖然在PC以及服務器領域占有絕對的地位,但卻在移動數碼領域舉步維艱。因為Intel錯失了移動處理器發展的黃金期,在成熟期才進入這個領域,使得蛋糕早已被瓜分,剩下的被高通蠶食。
同時,Intel經歷了自己標準和別人標準的體驗,在移動CPU領域,Intel只能跟著ARM架構走,所以并不能展現出自身制定x86標準的氣概。加上進入移動領域較晚,所以旗下的Atom在移動領域一直表現得不溫不火。反倒在ARM架構Windows 平板領域,由于功耗要求不高,Intel的Atom反而占據了大多數市場。
當然,對于財大氣粗的Intel,移動領域的結果自然是不滿意的,相信將來移動CPU領域會更加精彩。
跨界之戰,即將開始
高通插手Intel的主宰的領域,Intel插手高通主宰的領域,跨界之戰,即將開始。
PConline總結
硅谷cpu雙雄,一家在圣克拉拉,一家在圣何塞。同樣的機遇掌控,同樣的阿喀琉斯之踵,同樣的跨界野心,希望都能為大家帶來同樣的科技進步。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