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Intel Z97/H97主板的陸續上市為后續的Haswell Refresh處理器鋪好了墊腳石。在6月的臺北,Haswell Refresh處理器最強型號Intel core i7-4790K如期而至,這款核心代號為“Devil's Canyon”的解鎖倍頻處理器也是本年度core i7“K系”處理器的最終旗艦版本,由于改善了供電和散熱材質,這讓它的默認主頻高達4GHz,最大睿頻加速4.4GHz。默認4GHz在Intel的桌面處理器中當屬首次,對于這么高的一個起點來說,玩家當然也對4790K的超頻能力有著無限的期待,到底是天使or惡魔,下面我們就通過超頻實測來一探究竟。
前一段時間第一波推出的Haswell Refresh每個級別型號實質上只是頻率提升100MHz,說白了只是一次不換代的升級,這顯然不能滿足廣大燒友的胃口,而這次的Intel core i7-4790K作為接替4770K桌面處理器旗艦地位的產品,帶來的提升還是非常明顯的。雖然依舊是22nm工藝基于Haswell核心設計,核心數量與HD4600核顯完全沒有變化,但是得益于背部元器件部分的改進和更換了新的導熱介質,這樣4.0GHz-4.4GHz與i7-4770K的3.5GHz-3.9GHz確實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而規格的提升,也確實讓我們對i7-4790K的超頻能力充滿期待。
通過本次的測評,我們也對Intel core i7-4790K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性能上確實很強,并且超頻能力上還有突破的余地,之前臺北展的工作人員宣稱風冷隨便超4.8GHz,這次筆者并沒有實現。雖然留下了一絲遺憾,但是在性能和功耗溫度的整體來看,4790K的表現還是足夠喜人,就算僅憑加量不加價的0.5GHz頻率提升,還是值得入坑。
核心代號“Devil's Canyon”惡魔峽谷的處理器有兩款,分別是i7-4790K和i5-4690K,對應升級的產品是i7-4770K和i5-4670K。官方售價保持了一致,可能在上市初期由于貨源緊張問題會將價格炒到稍高于舊款,但不會有太大波動。雖然更換了核心代號,但說白了還是基于Haswell設計,下面是新老兩代“K系”Haswell的規格對比。
從圖中我們能夠發現i5-4690K還是例行的100MHz升級,而TDP功耗也是增加4W。相比來說i7-4790K帶來的提升就比較大了,較于4770K來說,有了足足0.5GHz的大幅提升,而TDP功耗的代價還是僅僅增加4W。
“Devil's Canyon”惡魔峽谷:i7-4790K降臨
這次IT168拿到的是ES工程樣品板的Intel core i7-4790K,其規格與市售的正式版沒有區別,但是國內的4790K正式開賣恐怕還要等上一段時間了。
從CPU正面頂蓋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4.00GHz的標識,雖然CPU型號沒有標出,但它就是4790K無疑。正面來看與i7-4770K沒有區別。由于之前的Intel采用普通導熱硅作為DIE與頂蓋的介質,倍受用戶吐槽,新的i7-4790K頂蓋下的導熱采用了全新的NGPTIM新型聚合物散熱材料。
背面的元器件部分確實增加了不少,密密麻麻的元器件也讓CPU電流供給更加合理并且給力。
i7-4790K(左)與i7-4770K(右)正面對比除了頂蓋的標識外其他沒有任何區別,產地均為馬來西亞。
i7-4790K(左)對比i7-4770K(右)的背部,4790K在背部元器件數量上確實有了大幅的提升,配合之前提到的新一代導熱介質,相信在超頻上面會有讓人驚艷的地方。
本次我們測試的對象是Intel core i7-4790k,對于這樣一款旗艦級桌面處理器來說,理應選擇一塊用料和工作處于頂級水平的主板才能發揮出4790K的全部潛能,但是無奈測評室已經沒有多余的測試主板了,只能選擇這款在供電用料上略有遜色的精英Z97-Machine主板。
測試平臺詳細配置介紹:
測試平臺介紹精英Z97-Machine主板屬于高端L337游戲系列,采用ATX大板設計,基于Intel Z97高速芯片組,CPU插槽為LGA 1150接口,支持市面上的所有Intel四代酷睿處理器,巨大的散熱模塊也說明這的Z97-Machine同樣下足了功夫。
6相供電設計稍顯不足,但是對于日常的使用和超頻測試來說已經足夠。
兩條PCI-e X16插槽,3條PCI-e X1插槽,滿足了玩家組建多顯卡交火的需求,對于游戲玩家來說盡可能為性能提供支持也是這款游戲主板的初衷。
內存插槽依然是我們熟悉的4條DDR3 插槽,最大支持雙通道32GB的DDR3 3300(OC)MHz的超頻使用。
四個SATA3接口雖然看起來有些精簡,但考慮到千元以下的Z97游戲主板來說已經足夠,無論是SSD+機械的主流組合,或者是組建RAID都綽綽有余。值得一提的是,除了4個SATA3接口外,該板還配有一個全新的M.2接口,很好的順應了時代的潮流。
背板接口不算豐富,但本著夠用的原則問題還是不大。既然測試平臺已經搭建完畢,那么接下來我們就要實戰看一下Intel i7-4790K在超頻上的表現了。
BIOS超頻設置
我們首先進入精英主板官網找到最新的BIOS進行更新,以便更好的匹配i7-4790K的超頻。
進入精英主板的官網 很容易找到最新的BIOS
使用壓縮包內的BIOS刷新工具
導入最新BIOS后點擊Flash刷新
在更新最新BIOS后,進入BIOS我們還是沒有發現像其他品牌的主板已經存在對應i7-4790K的超頻預設方案,那就只好手動進行超頻,我們的目標先設定在4.7GHz。
進入M.I.B.X界面
四核心同步到倍頻47
多次調試電壓找到最適合的1.350V
我們關閉所有節能選項和EIST模式,因為4970K默認4.0GHz的起點較高,所以我們直接將倍頻鎖定在4.7GHz,外頻100MHz不做修改。經過數次的電壓調節,終于在風冷條件下穩定4.7GHz運行此時在電壓為1.35V。
其實筆者在剛收到這塊i7-4790K的時候對它也有著很大的期待,在穩定4.7GHz后多次嘗試向5GHz大關沖擊,但最終還是沒有成功,或許是風冷和主板稍稍有點不夠給力的原因,但畢竟之前的超頻達人也有將4970K液氮超至7GHz的經歷,為這次的超頻帶來一點小的遺憾。
Intel i7-4790K默認頻率下的基準性能測試
我們使用的的測試軟件為CPU-Z、AIDA64、Super PI 1M、wPrime、Fritz Chess Benchmark國際象棋測試、CINEBENCH R15、sciencemark2.0、WINRAR。這些軟件可以對CPU的性能進行全方位的檢測,通過成績對測試有一個直觀的概念。
默認頻率下CPU-Z截圖 此時電壓為1.263V
4核心頻率為4.2GHz 此時電壓為1.169V
由于還沒有進行超頻所以并沒有刷最新BIOS
平臺內存信息
AIDA64和CPU-Z基本沒有誤差 同樣是識別出了(ES)工程測試版
在看過CPU和平臺的基本情況后,接下來就是默認頻率下的基準性能測試。首先的Super PI 1M可以測試CPU單核心的性能。wPrime 32M來測試多核心的處理能力,Fritz Chess Benchmark國際象棋測試則是更為復雜的處理能力測試,剩下的幾款軟件是對CPU整體性能的評分。
Super PI 1M的成績為8.561s
wPrime 32M成績為6.756s
Fritz Chess Benchmark國際象棋測試成績為16001
使用了最新版本的CINEBENCH R15 成績為825cb
Sciencemark2.0綜合測試成績為3070.61
WINRARX64測試速度為7241KB/s
通過在默認頻率下的基準性能測試我們發現i7-4790K的4.0GHz-4.4GHz確實在一個很高的起點,這也為沖擊更高的頻率帶來了難度。接下來便是超頻至4.7GHz的測試。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