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一直是電腦硬件愛好者們關注的重點,一款CPU的性能如何直接決定了那個產品的定位和服務人群,天梯圖2019年8月最新版集合了19年7月前所有的CPU處理器,進行同等對比來列舉了這份詳細的2019年cpu性能排行天梯圖供大家瀏覽。
2019年8月顯卡天梯圖:點擊進入
2019年8月主板天梯圖:點擊進入
CPU天梯圖2019年8月最新版:
本站推出的CPU天梯圖和其它CPU天梯圖有一些差異,由于專業測試軟件對多線程的優化更好,而目前還有很多游戲對超過4個核心的優化不足,如果機械地以跑分軟件來對CPU性能進行排列對比,會有較大的誤導作用。考慮到多數用戶購買臺式電腦的用途是辦公上網、高清影音和玩游戲,考慮了跑分和日常游戲的偏差因素。
2019年8月CPU天梯圖魯大師版:
(點擊圖片放大)
很多用戶朋友都十分信任魯大師,故提供魯大師版2019年7月CPU性能天梯圖為大家參考!
彩色版:
精簡版:
1.CPU天梯圖不完全準確,僅供大致參考,如果有明顯的錯誤,歡迎留言指正,謝謝!
2.桌面處理器廠商只有Intel和AMD兩家,市場份額lntel相對高一些,而近年來AMD銳龍處理器崛起,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攀升,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3.此次CPU天梯圖更新,主要加入了三款AMD入門處理器,型號分別是A8-7680、A6-9400、A6-7480,依然是老架構APU,定位入門市場,競爭力相對一般,主要是價格足夠便宜,追求低價的入門裝機用戶,也可以考慮下。
4.市場行情方面,Intel和AMD處理器價格相對穩定,部分主流產品,價格穩中有降。
5.對于自己DIY裝機的小伙伴,CPU和主板注意兼吞,優先建議購買CPU主板套裝,一是兼吞有保障,另外套裝價格更便宜。
6.近一個月,Intel和AMD平臺沒有新架構CPU發布,因此天梯圖變化不大。
參考版:
處理器市場:
9代U性能測試i5-9600K&i9-9900K:
入門級市場:0 - 600元
☆ 奔騰、賽揚、速龍依舊是經濟型市場的主力出貨產品線,對于家庭用戶而言,如果不是預算非常緊缺,我們不太建議考慮賽揚G4900,畢竟性能偏低,優先選擇G5400。AMD這邊,低端的速龍200GE處理器為2核心4線程設計,自帶VEGA集成顯卡,入門級辦公、游戲黨優先買它,當前R3系列的1200以及R5系列的1400兩款處理器散片也異常便宜,同樣非常值得考慮。另外一個英特爾平臺專屬的降低裝機成本的方案是選擇昂達H310C或B365C主板搭配DDR3專用內存。
中端市場:600 - 1500元
☆ 市場亮點:i3-9100F,作為第九代i3處理器,在i3-8100的基礎上增加了睿頻加速技術,性能提升多達13%,但是價格卻便宜一大截,目前散片報價僅550元。i3-8100淪為智商檢測U,散片已超越800元。I3-9100F雖然性價比超高,但還需提醒2點:
① 該處理器沒有集成顯示核心,必須搭配獨立顯卡使用;
② 該處理器較新,搭配的主板有BIOS版本需求,優先建議考慮B365主板或搭配購買套餐。
I5-9400F(不含核芯顯卡)性價比依舊很高,適合搭配獨立顯卡的游戲黨考慮,如果你僅僅是用于日常辦公,那么自帶核芯顯卡的i5-8400其實也挺合適,降價后適合非獨顯用戶入手。AMD陣營的R5-2400G處理器(含顯卡)適合辦公黨、入門游戲黨,而賣得最火的R5-2600(不含顯卡)不僅性能強大,價格也非常實惠,當前套裝僅需1200元。之后各位也可以選擇R5-3600新處理器的套裝,目前獲悉R5-3600搭配相同主板的情況下要比R5-2600貴500元左右(這還是普通淘寶店的價格),CPU性能提升大約是20%。但如果說你把R5-3600看做i7-8700的競爭對手,這個價格又是很劃算的。
高端市場:1500元或更高
☆ 高端處理器方面,兩個平臺都有各自標志性產品。如果不是超級土豪,i7-9700K/KF或者i9-9900K/KF絕對可以滿足一切大型單機的殘酷需求,并且i9-9900K/KF在性能上已經持平上一代旗艦級i9-7900X處理器,相較于i7-8700K的性能提升在40%左右。購買這兩款處理器時首選天貓板U套裝,也可考慮單買CPU散片+單買主板。
AMD會在7月7日上市下一代7nm銳龍2處理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予以觀望,全新的銳龍2不僅制造工藝更先進,而且ipc(指令集執行效率)提升了15%,再加上頻率進一步走高,R7-3700X/3800X完全可以叫板i9-9900K。更高端的R9-3900X采用12核心24線程設計,性能上已經略強于i9-9920X。目前主流的B450平臺可以通過BIOS更新來支持下一代處理器。至于價格嘛,前期上市性價比肯定不算高,調價的空間也會很大,建議先等幾個月,目前來說入手二代銳龍才會是最合適的,畢竟目前R7套裝也早已跌破2000,R5套裝直逼千元大關。
錢多得不行的用戶可以考慮英特爾X299平臺搭配i9-9940X/9980XE等超級處理器,也可以選擇AMD家X399搭配TR2950X/2970WX/2990WX等方案。
涉及到專業軟件應用的用戶優先考慮英特爾平臺,AMD平臺可能會出現應用效率低的問題。AMD平臺目前搭配操作系統Windows 10 1903有性能上的提升。
1月份以來,英特爾處理器散片(包括盒裝)整體呈現出分化趨勢。中低端熱門型號有小幅上漲,而中高端型號則有較為明顯的下跌。上圖為i5-8400最近三個月的價格走勢圖,綠點(最低點)日期是1月15日,此后出現了一波非常明顯的上漲,原因在于這一天i5-9400F散片上市,為了給它留出市場空間,所有店家(廠商)選擇拉高i5-8400的價格。總體來說,個人更青睞i5-8400。
【慣例】
【說明】
表格中只是大致的建議,具體還要根據實際使用情況來決定,比如,我只是一個業余P圖用戶,只是偶爾簡單地使用Photoshop等軟件,那么甚至連賽揚G4900都可以很好滿足你的需求。但是如果說你是一個專業設計人員,使用的是高級功能進行復雜設計,為了追求效率,自然就需要更強大的處理器,有時還需要搭配專業級的顯卡,設計渲染工作亦是如此。
游戲直播一般都需要八代i5或者七代i7級別以上的處理器!當然你也可以選擇R5-2600/R7-2700之類的產品。目前性價比最高的是i5-8400/9400F或者R5-2600。
處理器對位關系:
英特爾與AMD處理器當前性能大致對位如上(這個只是針對不明白用戶的大致參考,不要在意完全對等的關系)!
CPU價格變動表:
日常問答:
★ 問:我想組裝一臺電腦玩LOL、守望先鋒之類的網絡游戲,該用什么處理器?
☆ 答:對于大眾而言,G5400這款處理器就沒有玩不轉的普通網游,預算多的話,往上加就是了。
★ 問:我想組裝一臺電腦玩大型3D游戲,比如GΤA系列、吃雞、逆水寒,該用什么處理器?
☆ 答:如果是大型3D游戲,預算較低的話,G5400等同樣可以滿足基本需求,如果預算足夠,建議I3-8100/9100、R3-2200G、R5-1400/2400G級別或更高的產品。吃雞、逆水寒優先考慮4核處理器。
★ 問:R3-2200G的總分比i3-8100高很多,位置還低一些?
☆ 答:這是因為上圖是【CPU天梯圖】,這張圖只研究CPU本身性能,不包含CPU內置的GPU(集成在CPU內部的顯卡),GPU的性能在【顯卡天梯圖】反應,只有這樣才能清楚明了,這很好理解:一個學生數學好,不能把按照數學語文成績的總分去判斷。R3-2200G和i3-8100的CPU 綜合性能大概為0.93:1
★ 問:現在7代酷睿還沒有正式淘汰,京東的英特爾自營店里還有的賣,為什么標灰了。(同理amd為什么也這樣)第二,老師既然您認為7代已經淘汰了,為什么卻保留G4560/G4600呢?這兩塊u也是7代的。
☆ 答:1、京東自營店鋪AMD還有FX8300這類老掉牙處理器,因此自營不是判斷是否淘汰的依據。2、天梯圖的最大作用是指導用戶選擇處理器,這么做就是告訴用戶,這些是淘汰了,不應該選了,從這點看,目前只有極速空間天梯圖具備這個功能。如銳龍1600X和1700等,都有性價比更好的2600和2700可選。intel方面,G4560和G4600是為需要win7的用戶特別保留的,G5500已經有支持win7的H310主板,可惜核顯無法驅動,還需要獨顯才行,這樣算下來就貴了,G4560雖然從300漲到了500多元,但對要用win7的辦公用戶,G4560+H110M主板仍然是性價比較好的組合,因此暫時保留。
桌面CPU選購誤區一:
AMD品牌不如Intel品牌高端AMD和Intel是目前勢均力敵的兩大處理器廠商,而AMD不但制造處理器,旗下還有與NVIDIA旗鼓相當的顯卡業務,因此能提供頂級的CPU+顯卡解決方案,而Intel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獨顯產品。另外,AMD今年率先使用了12nm制造工藝,而Intel還在使用上一代的14nm制造工藝,技術上的短板,AMD已經在這兩年敢追上了Intel。
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還是Intel在此前有近達十年領先AMD,加之長期口碑對用戶形成的影響,短期內難以改觀,很多朋友平時不怎么關注桌面CPU,并不了解現在AMD處理器的情況,就依靠以往的認識進行判斷,難免走入誤區。從最新的桌面CPU天梯圖來看,Intel和AMD在高、中、低都有完善的布局與競爭。
桌面CPU選購誤區二:
AMD處理器溫度高,不穩定在AMD銳龍處理器之前,AMD的CPU在功耗控制上確實不如Intel平臺優秀,不過如今兩家長期以來推出的產品各有特色,不分伯仲。比如,“高貴”的Intel酷睿i7 8700K內部竟然使用廉價硅脂填充,難怪溫度輕松破90℃。而如今,即便是面向主流用戶的AMD銳龍5,內部也是使用的高成本銦焊料填充,散熱效果更好溫度更低。
另外,AMD全新銳龍二代處理器都配備了散熱器,這是Intel目前都沒有的。比如,AMD銳龍7 2700X自帶散熱器,而i7 8700K盒裝也沒有散熱器。現在還說AMD處理器溫度高簡直就是笑話了,且不談AMD現在使用領先Intel的12nm制程,工作電壓更低、功耗控制更出色,光就說散熱設計的用心方面,Intel也是被廣大用戶詬病的對象。Intel的第八代酷睿6核心12線程旗艦Intel酷睿i7 8700K,近2800元的售價,頂蓋和核心之間居然使用最廉價的硅脂進行填充,這導致它滿載時的工作溫度可以輕松突破90℃,使用千元級水冷散熱器才能勉強壓到80℃以下。而AMD全線銳龍處理器都采用了高成本的焊料進行填充,讓處理器核心和頂蓋之間的熱傳導更出色,因此工作溫度得到更好的控制,即便是最頂級的16核32線程旗艦AMD銳龍線程撕裂者1950X,滿載工作溫度也只是60℃出頭。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火爐子”?睜著眼說瞎話的事咱可不能干了。
桌面CPU選購誤區三:
AMD處理器玩游戲不行,玩游戲還得選IntelIntel的CPU由于主頻上往往更有優勢,加之長期優化上做的更好,在以往的印象中,玩游戲首選Intel。AMD主要是多核優勢,有戰未來的潛質。不過,看現在的部分游戲大作,12個線程都能基本用滿,這就意味著12線程的AMD銳龍5就能搞定的游戲,Intel要請出酷睿i7 8700K才能搞定,6核6線程的酷睿i5只能卡出翔,到底誰的游戲性能更好?
由于一些老游戲只對處理器頻率敏感,這就導致不少玩家認為頻率比較高的Intel處理器玩游戲更好,其實這個觀點已經嚴重過時了。首先,越來越多的新游戲開始對多線程支持得更好,AMD處理器比同級的Intel處理器提供了更多的核心和線程數,因此在這方面更有優勢。就以大家熟悉的《刺客_信條:起源》、《孤島驚魂5》為例,它們都會充分利用處理器線程,占滿12個線程的情況十分常見,此時只有6核心6線程的第八代酷睿i5就顯得力不從心了(更不用提核心數量僅有4個的第八代酷睿i3),卡頓的情況時常出現,而中端主流的12線程的AMD銳龍5處理器(例如AMD銳龍5 1600X和AMD銳龍5 2600X)卻能應付得游刃有余,游戲幀速甚至與旗艦級的Intel酷睿i7 8700K不相上下。此外,原來越多的游戲開發商也表示會加大對多核心處理器的優化力度,AMD在游戲方面的優勢也會越來越明顯。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