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芯片業界的發展讓各位硬件發燒友激動不已,這場饕餮盛宴的主角就是X86巨頭Intel和AMD。前者的Zen架構Ryzen品牌大獲成功,將后者拖入了堆核大戰的泥潭中。不過,天下熙熙攘攘,AMD目前同時也是Intel的巨大幫手。不論是Intel已經生產的Kabylake-G系列處理器,還是未來將要推出的自家獨立GPU,甚至于長遠地異構融合計算事業,都離不開AMD的合作。
intel英特爾官方宣布將推出集成 Radeon RX Vega M顯卡的全新第八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首發有酷睿i7-8809G 和 酷睿i7-8705G兩款,最大亮點是集成了Radeon RX Vega M核顯,采用EMIB技術,將CPU、核顯與HBM2高速串聯,擁有體積小、能耗低和高效率表現,官方表示首發將會被用在游戲筆記本、NUC以及二合一產品中。
下面就帶來了i7 8809G/8705G Intel AMD合體CPU對比橫評,大家參考了解下!
Intel 和AMD 的歷史關系錯綜復雜
Intel AMD合體處理器
Intel 與AMD聯合推出的(確切的說是Intel 采購AMD Radeon GPU自己封裝的)Kabuylake -G 系列CPU 是Intel 自家搭載高性能GPU 技術路線的自然延伸,只是這一次AMD的GPU能耗比更高、絕對性能更加強大而已。在產品發布前后,面對這種聯合方案能否持續下去的疑問,Intel 一般不愿過多正面宣揚,可以看出其試水的態度。結合最近Intel打算第三次重啟獨立開發高性能獨立GPU的新聞(前兩次分別是1998年的i740和2008年的Laraabee),可以看到Intel一直在做多手準備。
intel NUC 上印有Vega M 標注 但沒有AMD
Kabylake-G 家族有多款型號,已經在Intel自家的“冥王峽谷”(官方仍要求中國區稱之為骷髏峽谷)NUC以及惠普和戴爾的筆記本上全面鋪貨。有關冥王峽谷和惠普Spectre X360 15這兩款Kabylake G 的單獨評測我們早前已經發布了,今天我們將加入Intel其他的7、8代CPU和NVIDIA 、AMD對應檔次的獨立顯卡,為大家剖析i7 8809G和i7 8705G的綜合性能定位。
Intel冥王峽谷NUC
Kabylake-G 是一系列將Intel 四核心Kabylake架構與AMD Polaris-Vega 混合獨立GPU 通過先進的EMIB方式混合封裝在同一PCB上的先進處理器,兼顧了Intel CPU架構的高效和AMD GPU的穩定與強大,在迷你PC領域擁有超強的競爭力,在輕薄筆記本平臺也有相當的適應性。
Kabylake -G 異構CPU 芯片特寫
Intel 冥王峽谷 NUC 迷你主機是這款處理器的載機,是上一代搭載i7 6770HQ CPU 主機骷髏峽谷的正統替代產品。惠普Spectre X360 15英寸版則是Kabylake -G 筆記本軍團的正印先鋒之一,代表了高性能綜合娛樂本的發展方向。今天我們測試的核心對象就是他們。
Kabylake-G系列家族信息
i7 8809G 為代表的Kabylake-G 被歸類到第八代酷睿家族中,雖然Kabylake 一眼出賣了她,但是這也不是什么怪事了。目前輕薄本領域已經普及了的i7 8000U系列CPU 代號就是Kabylake-U Refresh,只能說八代酷睿本身圈定的范圍沒有明確的標準。
系列家族
Kabylake -G 家族還包括i7 8709G、i 8706G、i7 8705G和i5 8305G。其中,i7 8809G 當為NUC特供,功耗放寬到了100W(包括GPU) ,擁有完整的Vega M 顯示核心;i7/i5 87XX G應該是65W 總功耗的筆記本版本。i5 8305G 擁有1280個流處理器,已經在戴爾XPS 15 2in1和惠普Spectre X360等筆記本上正式發布。
全稱超長
這個系列的名字全稱相當長——8th Core Proceesors With Radeon RX Vega M Graphics,也就是”帶有Vega M GPU的八代酷睿”。其中高端的一檔的叫做Vega M GH,定位略低的一檔叫做Vega M GL。兩者都配備了4GB HBM2顯存,前者的光柵單元數量更多,達到了64個。
i7 8809G 硬件信息
i7 8705G 硬件信息
根據相關背景消息,Kabylake-G 計劃開始于2015年。考慮到Kabylake 代號正式出現在2016年,可以認為Kabylake-G和 普通七代酷睿完全是同時期并行的關系,采用了相同的14nm 制程工藝。
結合XTU讀取的滿載頻率可知,i7 8809G的CPU部分性能大概介于桌面i7 7700T 和i7 7700之間,略強于筆記本的i7 7820HK。i7 8705G的頻率略低,大概介于i7 7700HQ到i7 7820HK之間。
對比平臺信息&數據結論
本次測試我們選擇了N種具有代表性的配置組合進行對比測試,平臺整體信息被整理如下。其中,CPU對比部分涉及的機型并不參與GPU測試;GPU測試部分的機型并不參與CPU部分的測試,這是我們手中PC測試產品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的局限所致。
測試平臺參數對比(含CPU)
另外,本文測試動用了桌面X299 平臺的i9 7980XE 旗艦處理器,由于測試的七款游戲對超多核優化都不足,整體對頻率敏感性也不大,所以在游戲測試部分這顆CPU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加成或者負加成,選擇理由僅僅是條件方便測試而已。我們CPU部分選擇的8代酷睿標壓游戲本是華碩ROG GM501,8代酷睿游戲本中他的CPU性能正好位于平均偏上水平。
測試GPU 規格參數對比
本次測試統一在26攝氏度室內以高性能電源模式運行,操作系統維持在Windows 10 1709,桌面平臺和冥王峽谷使用DDR4 3200 XMP 內存,7代酷睿游戲本平臺使用DDR4 2400內存,8代酷睿游戲本使用DDR4 2666內存。
測試GPU 3DMark 圖形分對比
測試CPU 部分性能對比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