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技術發展到今天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性能,在易用性上也大大的改善了,然而在裝機及使用的時候卻經常發生一些問題。經常裝機的朋友一定深有體會,當你辛辛苦苦地買回來一大堆配件,滿頭大汗地把它們裝在一起后,忐忑不安地按下電源開關,如果一切順利還好辦,可是更常見的是機器點不亮,或者PC喇叭發出一段動聽的錯誤聲音信號,然后死鎖,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根本看不出來,只能挨個更換可疑的配件。最終問題的解決可能不是很難,最難的是判斷故障的所在位置。
Debug卡
PC機上的故障,按顯示器上是否有顯示為界,可以分成兩大類故障:一類故障稱為"關鍵性故障"。PC機在開機時都要進行上電自檢(Power On Self Test,即POST),在主板BIOS的引導下,嚴格檢測系統的各個組件,如果計算機存在硬件故障,一般情況下會在此時反映出來。POST的過程大致為:加電→CPU→ROM BIOS→System CLOCk→DMA→64Kb RAM→IRQ→Display Card等,檢測顯卡以前的過程稱為關鍵性部件測試,任何關鍵性部件有問題,計算機都將處于掛起狀態,只能按Reset鍵或重新開機,這一類故障就屬于"關鍵性故障",習慣上又將這些故障稱之為"核心故障"。產生核心故障的器件主要有:主板、CPU、顯卡、內存和電源等;另一類故障稱為"非關鍵性故障"。檢測完顯卡后,計算機將對其余的內存、I/O口、軟硬盤驅動器、鍵盤、即插即用設備、CMOS設置等進行檢測,并在屏幕上顯示各種信息和出錯報告。在這期間檢測到的故障,就是"非關鍵性故障"。此時如果有不正常的設備,就會在相應的檢測部位停下來并報告錯誤信息,提示用戶選擇是繼續進行還是重新啟動計算機;如果一切正常,計算機將設備清單在屏幕上顯示出來,并按CMOS中設定的系統啟動驅動器,裝載引導程序(boot)啟動系統。
根據POST時顯示的出錯信息,我們可以方便地找到有問題的設備,但問題是,對于關鍵性故障,由于此時屏幕還沒有信號,面對黑黑的屏幕,我們只能憑借PC喇叭發出的不同的聲音來判斷問題的所在位置,由于PC喇叭發出的錯誤提示種類繁多,用戶記憶起來非常的困難,這就對一般用戶形成了難以逾越的障礙,再加上PC喇叭發出的故障提示有時并不是十分的準確,我們并不能夠將故障位置精確的定位,所以即使是專業的維修人員也要花費很多的時間來檢查故障位置。
精英、微星、磐英等主板上集成了硬件偵錯(Debug)系統,在計算機開機時,該系統會自動檢測主板上各種設備的狀態,如果有部件發生了故障,會給出相關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使用者可以快速判斷出主板故障發生的位置和原因,而且非常的準確,無需再進行任何的核實,就可以進行維修了!
圖一
目前,主板上的硬件偵錯技術可以有3類,一類是以微星公司的D-LED 技術為代表的指示燈型(圖一),該技術是將主板中BIOS的工作指令與主板上的四個不同顏色的發光二極管相聯結,通過發光管發光的不同組合(四個發光管共有16組狀態),將主板的工作情況表達出來,通過查詢該主板上的用戶手冊就可以得知不同的燈光形式所代表的故障含義,從而達到將電腦工作出現的故障可視化的目的。
圖二
數碼指示燈型(圖二)是用數碼管代替二極管,也就是用兩位數字的顯示來代替四位的發達二極管,完成同樣的故障顯示功能。與指示燈型相比,這個顯示技術就顯得更成熟一些了。它可以顯示出0-99之間的任意數字狀態,比發光二極管的16種狀態要多許多,另外,兩位數字的代碼顯示對于快速查尋故障手冊,也顯得方便了許多。現在磐英的主板大多在使用這個技術!而且效果也不錯!
語音提示型被譽為第三代的主板Debug技術,這個技術在大眾公司的主板中比較的常見,這項技術是把語音提示與主板的報錯代碼聯系起來,具有一定的判斷能力,智能化水平較上面兩個均有大幅的提高。在正常工作地情況上,語音系統并不發音,但是一但主板工作出現問題,那么該功能將會自動啟用,用清晰的語音向用戶發出提示,方便用戶的檢查,從而達到方便地維修主機的目的。
如果你的主板不帶硬件偵錯功能的話也不要著急,你可以通過一塊具有硬件偵錯功能的外接卡來實現上述的功能,現在市面上已經開始出現這樣的產品了,稱為Debug卡、診斷卡或POST卡。
Debug卡的分類及特點
圖三
Debug卡的種類比較多,比較專業的Debug卡(圖三),也具備比較復雜的功能,如Dual port(雙面接口,即上下兩面接口分別為ISA和PCI)、自動重啟、外接顯示LED、Step by Step trace(步步跟蹤)等,不過售價也比較高。市場上面向普通用戶的Debug卡,功能相對較少,售價較低,使用也比較方便。下面以市場上常見的Debug 2000卡為例,介紹一下Debug卡的原理、安裝、使用及維修方法。
圖五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