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道里回答問題的時候發現很多新學flash的朋友搞不清楚什么時候要用創建補間動畫,什么時候用創建補間形狀,什么時候要用創建傳統補間。在此做一總結分析,希望能幫他們搞清這個問題。
一、Flash的補間動畫發展簡介
1、這是一個不得不講的問題,不搞清楚的話,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傳統補間是怎么來的。其實學習過早期版本的特別是Flash8以前版本朋友都知道。在Flash8以前的版本里面是沒有傳統補間這一說的,為什么呢,因為它們就是傳統,那時候的補間只有兩種形式。
1)創建補間動畫(其實應該說是運動補間動畫吧,包括縮放、旋轉、位置、透明變化等)
2)創建補間形狀(主要用于變形動畫,如圓的變成方的,這個字變成那個字等)
他們在時間軸上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如圖:
2、到了Flash cs3之后,因為加入了一些3D的功能,結果在補間上傳統的這兩種補間就沒辦法實現3D的旋轉,所以之后的創建補間動畫也就不在是以前版本上的那個意義了,所以為了區別就把以往的那種創建補間動畫改為傳統補間動畫。這樣就出現了三種創建補間的形式:
1)創建補間動畫(可以完成傳統補間動畫的效果,外加3d補間動畫)
2)創建補間形狀(用于變形動畫)
3)創建傳統補間動畫(位置、旋轉、放大縮小、透明度變化)
下圖是這三種補間在時間軸上的表現形式:
二、各種補間的制作方法
1、制作傳統補間動畫:
1)在時間軸第一幀繪制一個圖形,按F8鍵將其轉化為圖形元件(關于轉為什么元件要看實際功能,這一點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經驗:Flash元件功能詳解),
2)鼠標單擊第15幀按下F6鍵插入一個關鍵幀,將此幀辦的圖形做旋轉或位移或放大縮小變形。
3)選擇第一幀點右鍵,在右鍵菜單里選擇創建傳統補間動畫,則完成傳統補間動畫的制作,這里實現的是一個大圓變小并向右移動的動畫。
具體如圖:(注意打開洋蔥皮效果只是為了看到從第1幀到第15幀的過渡過程,觀察補間動畫如何形成,這里沒有實用意義)
2、制作補間形狀動畫:
1)在時間軸第一幀繪制一個圖形如圓形(繪制對象也可以)。
2)在時間軸第15幀按F7鍵插入一個空白關鍵幀,然后在這一幀繪制一個正方形。
3)選擇第一幀點右鍵,選擇創建補間形狀,則完成補間形狀動畫制作。這里實現的是一個圓變成方形的動畫。具體如圖:
3、制作補間動畫:
1)在時間軸第一幀繪制一個正方形,然后按F8鍵將其轉為影片剪輯(這里要做3D旋轉,而3d旋轉只對影片剪輯有效)。
2)在第15幀處按F5鍵插入幀(這里注意一定要是插入幀而不是插入關鍵幀)
3)選擇第一幀點右鍵選擇第一項創建補間動畫,之后選擇第15幀(注意是只選擇第15幀而不是1-15幀)點右鍵-插入關鍵幀-旋轉。如圖一所示(可以做其它動畫我這里以旋轉動畫為例);
4)選擇工具欄上的旋轉工具,給第一幀或第15幀做一個角度旋轉,此時動畫完成。如圖二所示,按Ctrl+Enter測試即可。
注意事項:新手在學習Flash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元件的區別、以及各種補間的區別,這樣才能提高效率,避免少出錯誤。
相關推薦:
flash怎么添加ActionScri代碼?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