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卡識別-后綴名詳解
2020-07-19 19:07:48
供稿:網友
在早期,ATI的顯卡命名方式一直是比較混亂,直到RADEON系列出現之后才有所好轉!而NV方面,雖然比較直觀(都知道TNT2比TNT要好),但TNT2系列的ULTRA,M64,PRO等等的后綴也有點讓人頭大,不過看個幾篇介紹也能弄清楚。但是,當我們在向著21世界前進的時候,這一切也發生了變化…………
作為NV徹底稱霸的王牌,GeForce256的“神話”至今還有很多老鳥在津津樂道,就是它,將“GPU”這個概念第一次帶入了顯卡領域,其高高在上的價格卻讓很多用戶承受不起。于是,GF2橫空出世,其推出的GF2 MX版就是專門針對低端的,但其性能卻不如早期的GF256,甚至64bit顯存位寬的產品性能還比不上TNT2PRO,這也是第一次出現的新一代產品性能不如老一代。也就在這個時候,顯卡后綴名才真正被大家所重視。
GF2 MX200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NV的后綴名的命名方式:
MX 這個后綴名大家都比較熟悉了,代表著低端縮水產品,其技術指標均為高端產品精減而來,以GF2 MX系列為例,像素渲染管線為GF2 GTS的一半,不支持FSAA…………
這些精簡的后果自然是性能低下,比不過4渲染管線的GF256是理所當然的。現在多數用戶所使用的MX440就是GF4 TI所精簡而來,僅支持DX7.0,同時不支持PS,兩條渲染管線。
ULTRA/PRO 代表的是相對于標準版的頻率提高,其他參數無變化。
LE 這個后綴的顯卡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是ATI當年的王者--R8500LE,不過NV在今年也推出了采用該后綴的產品--FX5700LE,代表著較之標準版頻率的下降,但其它方面沒有任何縮水,帶給用戶的是更高的性價比。
XT 這個后綴曾經飽受非議,在大家都習慣于ATI的9600XT/9800XT這些名稱時,NV推出的FX5600XT卻將其定義為降頻版顯卡,有混水摸魚之嫌。與LE一樣,僅僅是將標準版的頻率降低,而且現在市場上的NV產品線也沒有再出現采用該后綴的產品。
GT 可能是NV受到了ATI的9800系列的啟發(9800PRO與9800XT均為頻率提升版,只是幅度有所不同),在新GF6800系列的顯卡中啟用了該后綴,相對于GF6800標準版,6800GT與6800ULTRA均具有16條渲染管線(6800標準版為12條),6800GT頻率為400/1000,而6800ULTRA采用了DDR3顯存,頻率為400/1100。
看完了NV的后綴名命名方式,我們再來看看ATI方面。
ATI在推出RADEON系列后一直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直到R300橫空出世,真正實現了與NV分庭抗禮的局面,也曾出現過新一代芯片性能不如老一輩的情況,比如R9000與R98500,R9600較之R9500。
R9500
很多人都會認為RADEON 9XXX系列一直抗爭了NV從GF3到GF FX三個時代,對其肅然起敬,這其中,ATI的產品線并沒有拉太長,使其一款產品能夠同時應對NV的幾款產品是一個原因,NV的產品線變更的較快也是一個原因。舉個例子,在FX5600尚未停產時,R9600是其主要競爭對手,自然性能較其有不少優勢,當FX5600停產后,又以價格優勢來與FX5700競爭,隨即推出的降頻版R9550,又使得FX5200U這款當初性價比尚可的產品變得黯然失色。當年的8500LE,9000以及9200SE與GF3/GF4競爭時使用的也是同樣的方法。這種市場策略的好處就是避免了“同室操戈”現象的發生(NV很多產品都是為了“讓位”而被迫停產的),但缺點就是市場認知度不如產品線豐富的NV。不過現在ATI的產品線已經不輸于NV了。
在后綴名方面,ATI也是種類繁多,為了在產品覆蓋面上不遜色于NV,甚至弄出了讓很多DIYer所“鄙視”的SE版,不過也確實收到了市場效果,至少,我們都知道在最低端有ATI的9200SE,而不僅僅是雜牌的MX440的天下。
以下是ATI后綴名的命名方式
XT/PRO 前面已經提到過,這兩個后綴名均為頻率提升的版本,同時出現在R9800系列中,其中XT與NV含義不同,為針對骨灰級玩家所推出的,價格非常人所能接受。
LE 在最早期的RADEON芯片中就曾出現過此后綴,同NV的LE含義相同,代表著頻率降低。嚴格來說,9550應該稱做9600LE,可能是為了市場策略才取了這么個名字吧!
R8500LE
SE 起初很多玩家對ATI的9200SE/9600SE不屑一顧,不過ONLY FOR CHINA的9800SE改變了他們的看法,這種后綴名的顯卡基本上都是ATI為了填補較大的市場空白不得以的做法(想想當初9200到9600之間有多大的價格差位),該后綴在每款產品中的含義也不盡相同,9200SE是將9200的顯存位寬減半,同時核心頻率降低了50;9600SE除了顯存位寬減半之外其余參數與9600標準版全部相同;至于9800SE則有數個版本,
最初的9800SE普通版是將顯存位寬與渲染管線全都減為9800PRO的1/2,后來很多廠商推出的“9800SE黃金版二代”則保留了256bit的顯存位寬,而屏弊的4條渲染管線也有較大的幾率能夠打通,使得很多玩家對其趨之若騖。//本文來自武林網www.companysz.com
我比較喜歡七彩虹的顯卡,這里隨便帶上七彩虹顯卡命名的后綴
CH:“H”是“High”---“高端”的縮寫,此產品命名將會獨立應用在最高端的產品,此系列代表七彩虹對技術有著狂熱向往的高端用戶最深刻的理解。
CT:“T”是“Technology”---“技術”的縮寫,此產品線將最能體現七彩虹科技專業研發團隊的技術特色及研發力量,是相同產品中最耀目的技術明星。
CF:“F”是“Full”---“完整”的縮寫,此產品線是“完整”按照芯片開發商的公板來設計,完全符合公板所有的特性和規格,具備公板所有的功能。
CV:“V”是“value”---“價值、超值”的縮寫,代表七彩虹竭力為用戶提供價格優惠而性能出眾(高性價比)的產品理念。
CL:“L”是“Limit”---“有限度”的縮寫,表明此產品線在功能上與公板“CF”版相比有所簡略,是七彩虹因應市場需求而特制的一款性能價格相宜的普及版本。
這個命名規則上不僅能看出顯卡設計上的差別,而且也能估計出價格的高低,原則上可以認為CH>CT>CF>CV>CL。
最后說一下,大家選購顯卡的時候,要注意渲染管線,這個參數對性能的影響甚至比顯存位寬還要重要,還有像素填充率,支持Pixel Shader的版本等均會左右顯卡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