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盤一片漲,小編也曾問過廠商方面,得到的反饋也提到了短期內無法回復。不過周末看評論,有不少用戶一方面問固態什么時候能降價,一方面問硬盤有什么推薦。好吧,小編今天就說說這個問題。
5400rpm VS 7200rpm
機械硬盤工作原理其實很簡單,控制電路控制機械運行,磁頭臂讀取數據,盤片依靠馬達高速旋轉(產生浮力),就這么點兒事。不過這就產生了很多不同的效果差異,體現到最后就是性能上的區別了。
硬盤目前主要就是5400rpm和7200rpm兩類(還有5900rpm和動態轉速的,比較特殊),肯定有人說,肯定轉速高的就是性能好的!確實如此,不過因為應用場景不同還是有所差異的。
實際上7200rpm硬盤對比5400rpm的硬盤最不直觀體現就是大文件讀寫了,因為最大速度是受到盤片密度影響的!盤片的最外圈速度基本接近,當前最大也就是150MB/S左右,所以轉速的影響差異并沒有想象的大。
那么7200rpm的優勢在哪里呢?反而是4K和小文件的讀寫。因為這完全要拼轉速,5400rpm的硬盤自然比不過。
128MB vs 64MB
除了硬盤轉速,很多人還關注硬盤的緩存,究竟64MB好還是128MB好?很多人肯定說,越大越好唄!
然而并!不!是!緩存大小要看磁盤的讀寫性能!讀寫性能又要看盤片密度,這樣連起來是不是就明白多了?
一般而言密度不超過單碟1TB、速度不超過200MB/s左右的64MB緩存就足夠了,如果是盤片存儲容量密度進一步提升,128MB就值得考慮(還要考慮盤片尺寸)。早年某款硬盤為了營銷噱頭,特意給某個1TB的硬盤配了大號緩存,造成的結果是硬盤性能不穩定,就是著名的嗶嗶掉速門(緩存太大,硬盤提取緩存數據的命中率降低,導致硬盤讀寫速度忽高忽低)。
小知識:
緩存為機械硬盤的讀寫提供高速的數據緩沖。更大的高速緩存容量可以大幅提高機械硬盤的突發讀寫速度,特別是當機械硬盤需要頻繁修改數據時,可以使其性能發揮到極致,又可以大幅提高機械硬盤的壽命。
3.5 vs 2.5
前面小編提到了,決定硬盤速度的要考慮盤片密度,還要考慮轉速的用途,更要看看緩存大小,而且都是環環相扣。那么尺寸呢,會不會也要掛鉤?答案是肯定的,比如都是單碟1TB的2TB硬盤,3.5英寸的盤片存儲密度遠低于2.5英寸的產品,因此在同轉速下2.5英寸硬盤的性能實際要比3.5硬盤來的更好!
是不是很意外?赫赫,接著說,如果你看到了一些2TB 2.5英寸硬盤(5400rpm),結果配了128MB的緩存,別驚訝,誰叫人家盤片存儲密度高呢?
純機械 vs 混合硬盤
除了機械硬盤,現在還有少量的混合硬盤,簡單說除了擁有機械硬盤一毛一樣的規格外,還額外添加了8GB左右的閃存顆粒,用以進一步提高讀寫性能。這種硬盤目前非常少,比機械硬盤貴得多(至少1/3)性能又不能完全趕上固態硬盤,屬于少數折中的選擇。
監控盤、節能盤又是啥?
很多人說,我要掛下載,是不是監控盤最好???因為人家說的就是7×24小時的工作模式——答案是不!不!不!因為監控盤設計的初衷完!全!不!是!這樣的,監控用都是用來錄制視頻媒體文件,容錯率要求很低,視頻文件對文件的錯誤率要求不高,偶爾壞了一個數據沒寫上也不要緊,普通工作時各式各樣的文件寫入你能允許它出錯嗎?舉個栗子,動輒幾十GB容量的游戲文件下載后,因為其中幾個壓縮包數據有損壞,整包無法解壓縮,只能默默哭泣了吧?
還有就是節能盤,有些號稱動態轉速的產品,小編是不太建議,持續恒定的轉速對馬達來說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工作狀態,忽高忽低的。要性能沒有,要節能吧也達不到,沒什么特殊需求的話還是忽略的好。
推薦的硬盤類型:
節能型:5400rpm 2.5英寸硬盤
發熱低,性能好,功耗低
存儲型:5400rpm 3.5英寸硬盤
容量大,轉速低,成本也低
性能型:7200rpm 3.5英寸硬盤
機械硬盤中最好的性能選擇
不推薦的硬盤類型:
監控盤:數據出錯幾率高,不利于數據完整準確性。
節能盤:不是說完全否定,主要是針對轉速可變的產品類別。
2.5英寸 7200rpm硬盤:尤其筆記本用戶,完全不推薦選擇,性能不及固態硬盤,功耗大降低待機時間,發熱量也大不利于散熱。
好了,小編說完了,誰贊成誰反對?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