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73年IBM發明了Winchester(溫徹斯特)硬盤以來,至今的近40年時間里,硬盤的核心機械結構部份的基本原理始終沒有脫離“溫徹斯特”模式,這就是機械硬盤。沒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CPU、顯卡乃至內存性能一日千里,機械硬盤的受制于結構的天生不足而隨著時間推移,瓶頸現象越來越明顯。破而后立者,乃固態硬盤。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踩著機械鍵盤肩膀的固態硬盤,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風生水起,不斷改進的傳輸標準與不斷提升的傳輸性能,甚至容量也達到了TB級,蠶食著機械硬盤的市場。面對固態硬盤的步步緊逼,機械硬盤真的變得世態炎涼了嗎?
今天,我們只談HDD
當科技業界期待2017年的步伐時,希捷蘇州工廠的關閉,給固步自封的產業與技術敲響了警鐘。由于職業的關系,身邊不少學生都咨詢過筆者,添置電腦的硬盤應該怎樣選,筆者基本提供如此的回答:系統盤上SSD,如果需要存儲,就買個移動硬盤或者如果你是用組裝機,那么可以選擇機械硬盤作為存儲盤。機械硬盤在PC存儲的地位早已被邊緣化。
硬盤市場的衰落,與近年網盤的興起也不無關系,互聯網巨頭大力發展云儲存,以先免費后收費的互聯網“玩法”拓展市場。如今,網盤成為了我們數據交換的一個重要工具。動輒TB級別以上的免費容量,再加上分享的屬性,更有甚者我們可以注冊多個賬號來“擴容”……只要有網絡,硬盤其實可以不存在的。
痛苦轉型中
正所謂量變形成了質變,個人的選擇以小見大影響到整個行業的趨勢。數據顯示,2011至2015年,SSD出貨量從1460萬片增長至1.02億片;而機械硬盤的出貨量則從6.215億片下滑到4.689億片。強烈的反差,導致了現狀的大不同。減產、轉型,成為了希捷、西數這兩家主導機械硬盤領域的巨頭們的出路。
2014年,希捷收購了Avago旗下LSI兩個部門,獲得了進入企業級PCIe閃存和SSD控制器市場的機會。但是希捷缺乏閃存生產線,因此失去了和其他硬盤廠商競爭的戰略資源,并且希捷還曾關停消費級固態硬盤生產線(希捷600系列SSD),目前,希捷的市場份額占有率很低,只有專業級企業級SSD有一定市場。
事實上,在2015年希捷有著云計算市場中的業務策略和發展方向轉型的趨勢,也就是專攻高端領域。今年關閉蘇州工廠,大幅度裁員,只是希捷轉型的其中表現而已,難道希捷要走IBM的老路,賣技術賣售前賣逼格?
至于西數方面,收購Sandisk推出SSD,和眾多SSD廠商一起角逐。推出情懷滿滿的黑盤、藍盤、綠盤SSD,但是SSD市場的蛋糕早已被大大小小的廠商瓜分得差不多,如果沒有出類拔萃的產品與性價比的話真的只能買情懷了。就看西數后續能否與其他大廠角力吧!
并非窮途末路
轉型期間混得不怎么樣的兩大硬盤巨頭,其實也沒有放棄它們的老本行。畢竟有需求就有市場,我們也不用那么悲觀。因為在這個大數據時代,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對于數據的存儲需求肯定越來越大的。
現在是1080P體驗的時代,未來還會來到4K。同時百兆、千兆寬帶的普及,一張240GB的SSD肯定無法滿足這么大的吞吐量。于是,無論是電商主機還是游戲玩家自行裝機,預留一塊大容量的機械硬盤,都是必須的流程。
既然機械硬盤不能稱謂存儲界的主角,加上自身的天生不足而已經無法扭轉這個局面,為何不能放下自己,專注于大數據存儲呢?。“我相信,機械硬盤還能發展至少15年,或者20年。”希捷首席財務官David Morton曾如此表示。
事實上,希捷在2017年年初在機械硬盤的發展中已經預告,將在2017年11月初發布首款12TB機械硬盤產品,未來12-18個月內再推出16TB硬盤,后續還有20TB!其中12TB硬盤屬于企業級性質的近線存儲(Nearline HDD),仍舊基于PMR垂直存儲技術,但會充入氦氣,堆疊多達八張碟片,即單碟容量1.5TB。至于未來的16TB的改用全新的HAMR熱輔助磁記錄存儲技術。
至于西數,我們已經見過西數的Ultrastar He12,這款12TB大容量的硬盤,采用充氦SMR疊瓦式存儲技術,實現穩定性與大容量的均衡??梢?,希捷與西數都從大容量存儲的道路走下去,并且我們可以預見未來會在機械硬盤與移動硬盤中雙管齊下,滿足用戶大數據存儲的需求。
智能化體驗的普及,我們也許會在未來見到希捷面向智慧轉型的成果,那就是智能存儲。也許未來我們能夠用APP來遠程管理硬盤的數據,盡管電腦沒有開機,甚至能夠利用手機來打開、編輯硬盤的文件?雖然只是幻想,但一旦實現了呢?
此外,網盤的不斷關閉也為實體介質的存儲間接止血。前段時間不絕于耳的網盤關閉消息,讓網友們成為了驚弓之鳥。不僅僅是因為網盤服務的關閉而導致我們的數據失去了“家園”,并且帶來了文件轉移的麻煩;更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網盤并非永垂不朽的信號,我們并不能將命運百分百地掌控在自己手中,總會有一種不安的心理。所以,還是手中一塊硬盤實在。
總結:以退為進
機械硬盤別再眷念以往的風光日子了,讓賢給高性能的存儲介質才是正道。而自己,以退為進,專注自己擅長的大容量存儲,揚長避短,為廣大電腦用戶提供數據存儲方面的便利。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