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SSD的普及,可靠性也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從顆粒來講,SLC好于MLC好于TLC,當然,更準確的參數應該看TBW(總寫入字節數)和PE(program/erase cycles,可編程擦寫次數),萬一接近限值,就意味著SSD要換了。
近日,TOMH對Intel 600p做了極限測試,600p是最便宜的M.2 NVMe固態盤(TLC顆粒),可謂Intel在SSD市場罕見的價格良心產品。
他們的其中一塊盤在去年11月9號掛了(256GB),原因是寫入量達到106TB,Intel自動保護為“只讀”,無法繼續使用。
不過,Intel給定的是144TBW,所以并未達到標稱值,有些遺憾。
測試是不斷電持續進行高負荷地4KB隨機寫入,算是最傷SSD的行為,最終堅持了50天。
在第42天的時候,也就是SSD還有10%左右壽命的時候,他們還對600P使用的Low-Density Parity Check(LDPC,低密度奇偶校驗)在10%健康度后的性能進行測試,結果很驚喜,這項技術的確比ECC糾錯優秀(號稱3倍),老驥伏櫪。
不過,LDPC依賴的軟硬編碼技術的確會增大一定的耗電——
另外,作為首款支持臨界保護壽命的產品,600p的確沒讓數據丟失,測試者成功拷出數據。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