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玩硬件的小伙伴們肯定對固態硬盤的M.2接口和PCI-E SSD有所了解,但很多小伙伴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么我的固態硬盤是PCI-E接口,經過跑分測試速度卻與SATA 3.0接口的固態硬盤速度差不多?到底是購買的產品質量有問題,還是搭配的平臺環境有問題?還是我們對固態硬盤的接口概念一知半解?今天武林網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固態硬盤M.2接口與PCI-E SSD的關系。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固態硬盤M.2接口,M.2接口是英特爾公司推出的一種替代MSATA接口的新接口規范標準,也就是我們以前經常提到的NGFF接口,并且M.2接口有兩種規格類型:Socket 2和Socket 3,其中Socket 2類型支持SATA和PCI-E 2.0雙通道接口,最大讀取速度為700M/S,最大寫入速度550M/S;Socket 3接口則支持PCI-E 3.0四通道接口,理論速度可以達到4GB/S。
其次,那什么是PCI-E固態硬盤呢?PCI-E固態硬盤就是總線采用PCI-E來實現傳輸的固態硬盤,PCI-E也是英特爾公司提出的最新的總線標準,PCI-E總線采用點對點串行連接的設備連接方式,每個設備都有自己的專用連接,可以把數據傳輸率提高到一個很高的頻率10GB/S,固態硬盤的PCI-E接口是一種表現形式,可能是PCI-E傳統接口,以顯卡接口的形式出現,也可能以M.2接口的形式出現,關鍵在于固態硬盤的PCI-E原生/橋接主控,這決定它是否能走PCI-E總線。
第三,PCI-E固態硬盤與M.2接口有什么關系呢?大家都知道M.2接口提供PCI-E總線通道,同樣的有的采用PCI-E總線的固態硬盤也可能以M.2接口形式出現,但是要注意,不同的主板提供的M.2接口所支持的通道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主板僅支持PCI-E和SATA通道中的一種,有的主板則同時兼容這兩種通道,后者的主板既可以支持PCI-E通道的固態硬盤,也可以支持SATA 3.0通道的固態硬盤。總結:有M.2接口的主板不一定支持PCI-E固態硬盤。
第四,為什么PCI-E接口的固態硬盤達不到官方標稱的速度?上面已經講到,并不是所有的PCI-E固態硬盤都采用M.2主板接口,同樣的并不是所有支持M.2主板接口的固態硬盤都是PCI-E總線固態硬盤,是不是有點繞?繞就對 了,這些概念需要反復揣摩去理解才行,只有當固態硬盤的主控是PCI-E控制器時,它才是真正的PCI-E固態硬盤,另外,即使是真正的PCI-E固態硬盤,如果安裝到了僅支持SATA總線的M.2接口的主板上,PCI-E接口的固態硬盤也不能完全發揮性能,其只能達到SATA 3.0固態硬盤的表現,只有當采用PCI-E總線的固態硬盤安裝到了支持PCI-E總線的M.2接口的主板上,PCI-E固態硬盤才能發揮其最大性能。
以上所述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固態硬盤M.2接口與PCI-E SSD固態硬盤的關系全面解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問請給我留言,小編會及時回復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謝大家對武林網網站的支持!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