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老用戶還在使用者如X58、P55這樣的平臺甚至是更老的4系列平臺,這些平臺并沒有提供原生SATA3.0接口。要知道三星830和美光M4都是標稱最大傳輸速度達500MB/s的產品,SATA2.0接口僅3Gbps的帶寬是無法喂飽他們的。
于是,很多用戶就會開始猶豫,SATA3.0的固態硬盤接在SATA2.0主板上是否雞肋?既然無法發揮全部性能,是否應該退而求其次選擇更合適的SATA2.0固態硬盤?雖然三星830在降價后擁有的超高性價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這些用戶的顧慮,但顯然他們仍希望知道兩種環境下的差異,畢竟即便是SATA2.0固態硬盤也并不便宜多少。
話已至此,所以今天筆者就是用三星SSD 830 64GB的固態硬盤來測試SATA3.0和SATA2.0兩種接口下的性能差異。筆者選擇64GB的容量,顯然這也是當前關注最為火爆的型號,400元的價位相信已經不會對用戶的心理造成太多門檻,本著試一試的心態,64GB容量也是當前典型的入門級選擇。
在SATA3.0的6Gbps帶寬的接口下,三星SSD 830 64GB固態硬盤標稱連續讀寫速度分別為520MB/s和160MB/s,但是在帶寬只有3Gbps的SATA2.0接口下,顯然影響最大的是讀取性能,它必將會被限制到300MB/s以下,超過40%的性能損失,表面上來看是不可接受的,但其實衡量固態硬盤的最關鍵元素在于隨機讀寫性能,那么它在不同接口下會有多大差異呢?
測試平臺方面,筆者選擇搭載酷睿i7-2600處理器的Sandy Bridge平臺,分別利用P67提供的SATA3.0和SATA2.0接口做測試。事實上對于很多老平臺來說限于總線的限制,即便搭載了SATA3.0接口也無法發揮出全部效能,所以老用戶選購SSD也沒有必要抱著要跑出官方標稱性能的心態,只要能體驗到質的改變就是本質目的。
CDM和AS SSD基準軟件的測試對比
理論軟件最能體現出在SATA3.0和SATA2.0兩種模式下的性能差異,這里筆者使用了CrystalDiskMark和AS SSD Benchmark兩款軟件進行測試。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