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內存的超頻能力除了和內存顆粒有莫大關系外,也和內存PCB及電氣設計等多個方面有緊密聯系。陳濱認為,玩家口中的極品內存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1.品質優秀的顆粒――高頻率、低延遲無疑是對極品顆粒的完美追求,但要實現此目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顆粒的體質,因此選購優質顆粒的內存可以為內存的急速狂飆帶來更大空間。
2.良好的做工――優質的PCB板、基板的良好布線設計以及漂亮的焊接等工藝不僅給內存的穩定工作帶來保證,也為內存性能的充分發揮提供保障。
3.品牌檔次――不論原廠還是貼牌品牌,都對其產品進行了檔次劃分。而各品牌的高檔次型號內存不僅會精以挑選極品顆粒,并且還具備優秀的電氣性能和一流的做工。陳濱在此將針對不同應用的常見內存品牌和型號大致作出總結。 陳濱大俠的個人意見是:①辦公、家用(DDRⅡ667/533)建議考慮金士頓、創見、金邦、威剛(萬紫千紅系列)、黑金剛、金泰克(速虎系列);②游戲超頻(DDRⅡ800/667)推薦考慮黑金剛(悍將系列)、英飛凌、金士頓(Hyper-X系列)、海盜船(XMS系列)、威剛(紅色威龍系列)、宇瞻(爾必達顆粒)、Kingmax(爾必達顆粒)、金邦(800Ultra)、金泰克(磐虎系列)。
急速DDRⅡ平臺搭建
在選擇了體質優秀的內存后,還需要搭配一個好的平臺才使其性能得到最大發揮。我們知道,AMD平臺由于處理器集成內存控制器技術的特點讓極品DDRⅡ內存能更好地發揮威力,而Intel平臺在內存的升級性和靈活性等方面具有優勢,但需注意主板平臺的挑選――能支持的高規格內存、超頻設計優秀的主板才能充分發揮出Intel平臺下內存的急速性能。
主板芯片組產品線從來都是紛繁復雜,各個時代的平臺芯片組都曾誕生過無數經典產品,面對如今新的DDRⅡ平臺,誰又是笑傲沙場的悍將?我們來稍做點評。
Intel P4/PD平臺
從內存帶寬來看,前端總線(FSB)為800MHz的P4/PD平臺要搭配雙通道DDR400以上即可達到要求,而在如今的DDRⅡ平臺下,只需要雙通道DDRⅡ533就能輕松滿足帶寬。故其在芯片組選擇上比較靈活――各廠商的DDRⅡ平臺芯片組均能成為理想搭配。在超頻性能方面考慮主要取決于主板的超頻設計,其中尤其以Intel 955X以及nVIDIA的nForce4 IE(C19)最受推祟。比如華碩P5WD2 Premium各P5ND2-SLi一直以來是這兩款芯片組絕佳超頻性的經典代表,多次打破并保持曾經的世界超頻記錄!
Intel Core 2 Duo平臺
雖然很多老Intel芯片組都號稱支持Core 2 Duo處理器,但無論在搭配還是內存帶寬要求上都無法完美配合。因此Core 2 Duo的最佳搭配芯片組除了Intel自家的965/975系列外,就只剩下nVIDIA的nForce 680 SLi芯片組了。這些芯片組不僅能夠支持1066MHz的FSB頻率(而680 SLi能支持更高規格的1333MHz)各雙通道DDRⅡ800來滿足Core 2 Duo的帶寬要求(實際上Conroe核心的處理器在默認頻率下只需要DDRⅡ533即可滿足其數據帶寬要求),也圓了超頻時采用同步內存頻率的夢想。但作為超頻考慮需要注意,目前nForce 680 SLi尚未大量鋪貨,而Intel 965/975芯片組中有只有高端主板才具備優良的超頻性能。比如技嘉的GA-965P-DQ6就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能夠將Intel Core 2 Duo E6300在主頻及外頻上均翻了一番!
AMD AM2平臺
新的DDRⅡ平臺下,我們不僅能選擇nVIDIA的nForce5,也能讓改進支持AM2及DDRⅡ的nForce4發揮余熱。另外,由于AMD的內存控制集成方案使得內存搭配需與CPU一起考慮,比如940針的閃龍/速龍支持雙通道DDRⅡ667,相應內存搭配也最好為DDRⅡ667。在超頻性方面,nF4/nF5以及K8T890普遍都具備不錯的素質,就算購買500元以內的低端主板也能享受到不少的超頻驚喜,這一點大家應該能得到深刻滴體會。而說到站在AM2平臺巔峰的主板,就不能不提鉆石(DFI)的LanParty系列和華碩的M2-Crosshair系列,相信這些頂級主板都是每個AMD骨灰級Fans的夢想。
急速DDRⅡ超頻設置
面對DDRⅡ平臺,那么應該如何設置才能享受到內存急速飛飚的快感呢?答案無疑是超頻!關于超頻的文章數不勝數,在此不再贅述。我們重點來討論一下DDRⅡ平臺下要發揮出系統及內存性能極限而需要注意的概念和設置。
內存超頻目標――頻率與時序
Intel由于采用外部內存控制結構使得芯片組對內存時序的敏感程度大為降低,因此頻率才是提升性能的最有效途徑,而時序在Intel的DDRⅡ平臺中的地位變得次要;而AM2平臺由于采用內部控制器,對時序相對敏感,但前提是在頻率得以提升的情況下再考慮時序。另外,目前DDRⅡ內存延時普遍較高,因此在AM2平臺下,內存頻率帶寬的提高所帶來的性能提升可能還不如內存延時所降低性能的影響,這也決定了AM2平臺只有搭配較高頻率且延遲較低的優秀內存才能體現出系統性能提升。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對于兩大平臺來說頻率固然比時序重要,但首先考慮的是FSB對數據帶寬的需求,即在FSB不成為瓶頸的基礎上才能考慮到頻率的提升以及時序的優化的取舍,以頻率的提升為重點,而當FSB頻率成為瓶頸時,則可優先考慮優化時序。
兩大平臺超頻思路及設置
Intel Core 2 Duo平臺
Intel平臺超頻首先得心優秀超頻設計的主板為后盾,再以優質內存(優先考慮高頻內存產品)為武器后才能充分發揮潛力,同時設置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內存異步――優先提升頻率
Intel平臺,無論是P4、PD還是Core 2 Duo,一切性能提升的關鍵首先取決于CPU頻率,根據實際測試來看,在CPU同頻率下,DDRⅡ800僅比DDRⅡ667系統提高3%至10%,因此超頻首要考慮提升CPU頻率,然后再通過異步設置降低內存要求。如Core 2 Duo E6300(7X266MHz外頻=1862MHz),當外頻被超到350MHz時,若內存設置為同步,則內存頻率也為350MHz(DDRⅡ700),此時普通DDRⅡ533或667內存則可能因無法工作而影響CPU頻率的進一步提升。但只要把內存異步設置為5:4或者4:3后,內存就能工作在280MHz(DDRⅡ560)或(DDRⅡ525),即將原本DDRⅡ533的內存設置為DDRⅡ400或者將原本DDRⅡ667的內存設置為DDRⅡ533。
當要設置內存異步時,在主板BIOS的“DRAM Frequency”選項(不同主板可能有不同設置選項,但意思相近)中,根據內存的具體規格設置相應內存頻率即可(DDRⅡ400至1067MHz可選)。但有些主板可能未明確標示出比率,而是以內存頻率標示,那么可按此規律計算一下:如Core 2 Duo E6300默認為266MHz外頻,那么在此頂中選DDRⅡ400則為4:3,選DDRⅡ533就為1:1,DDRⅡ667即為4:5,DDRⅡ800為2:3……依此類推。
總之,超頻思路首先是通過異步方式降低內存的影響來提升CPU頻率,這樣便不會因內存品質影響到CPU發揮。當把CPU頻率極限探知后,再靈活使用異步調整內存頻率來沖擊內存穩定工作的最佳極限。
√雙通道組建
Core 2 Duo處理器的1066MHz前端總線頻率使得帶寬需求高達8.6GB/秒,已超過DDRⅡ800所提供的6.4GB/秒,因此組建雙通道對于Intel Core 2 Duo平臺而言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尤其是設置了異步內存頻率超頻后,雙通道更能有效緩解帶寬瓶頸。
組建雙通道時也需要注意,此前Intel平臺一直對雙通道內存的要求比較嚴格,兩根內存條組雙難道時不僅要求容量相同,而且要求顆粒參數都要盡量一致才能保持穩定工作。到了Intel 965/975芯片組,Intel正式提出了FMT技術來改善內存兼容性,解決了這個麻煩問題。不過還是建議大家在組建雙通道的時候,還是盡可能使用同一品牌、相同容量和頻率、甚至顆粒參數都基本一致的產品。
√頻率大于時序
Intel的內存控制方案使得數據交換需通過主板北橋芯片,這樣就給CPU訪問內存帶來更高的延時,此先天因素決定了內存時序的調節對整體性能的影響并不會太大。所以,對于Intel平臺的內存調節我們要優先考慮頻率,原則上只要大于超頻后CPU對帶寬的要求即可。如Core 2 Duo E6300,當外頻超到350MHz后,FSB頻率提升到1400MHz,其帶寬要求高達約11.3GB/秒,顯然,此時只有組建雙通道DDRⅡ800(12.8GB/秒)才能充分滿足其帶寬需求。
AMD平臺設置
陳濱個人認為,當前主流AMD平臺才上充分挖掘DDRⅡ潛力的好舞臺。大多數AM2主板(包括很多低端產品)都具備產錯的超頻素質,這給了超頻Fans們一個良好的發揮平臺。另外由于CPU內部內存控制器的集成而使每一項內存參數的優化都可能給內存性能增添一筆亮點!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怎樣才能充分發揮AMD平臺上的DDRⅡ性能潛力。
√同步超頻,極品顆粒試金石
由于AM2平臺CPU集成內存控制器,因此AMD平臺只能通過同步內存方式超頻來提升內存潛能(當然也可以設置內存異步選項,但會給系統造成不穩定,值得注意!),對內存的要求提高了很多。比如當前AMD熱門的速龍64 X2 3800+(200MHzX10倍頻=2000MHz),其內部內存控制器為DDRⅡ800,因此默認標配內存的實際工作頻率為400MHz,一旦超頻后其對內存頻率要求可謂之高!而目前市面上不少X2 3800+處理器都能超到250MHz以上,此時內存頻率高達500MHz(DDR1000)以上!因此只有采用品質優秀的極品內存才能發揮出系統的超頻潛能,這也讓AM2平臺成為極品內存顆粒的試煉場(美光D9等極品顆粒也因此而受廣大AMD的粉絲所追捧)。
√內存分頻需注意
當我們習慣性地把內存頻率設置為DDRⅡ533、DDRⅡ667和DDRⅡ800模式后,你會發覺真實的內存頻率并不以“內存:CPU”的比例來實現,而是根據公式“內存頻率=CPU÷分頻”來計算內存頻率的,2G以下的速龍64(包括速龍64 X2系列)處理器的分頻方式如下:
①倍頻為10的處理器,內存設置頻率為DDRⅡ400時實際內存頻率為外頻X倍頻÷10,DDRⅡ533為外頻X倍頻÷8,DDRⅡ667為外頻X倍頻÷6,DDRⅡ800為外頻X倍頻÷5;
②倍頻為9的處理器,內存設置頻率為DDRⅡ400時實際內存頻率為外頻X倍頻÷9,DDRⅡ533為外頻X倍頻÷7,DDRⅡ667為外頻X倍頻÷6,DDRⅡ800為外頻X倍頻÷5;
③倍頻為8的處理器,內存設置頻率為DDRⅡ400時實際內存頻率為外頻X倍頻÷8,DDRⅡ533為外頻X倍頻÷6,DDRⅡ667為外頻X倍頻÷5,DDRⅡ800為外頻X倍頻÷5;
④倍頻為7的處理器,內存設置頻率為DDRⅡ400時實際內存頻率為外頻X倍頻÷7,DDRⅡ533為外頻X倍頻÷6,DDRⅡ667為外頻X倍頻÷5,DDRⅡ800為外頻X倍頻÷5。
要進行同步超頻設置時,只需在BIOS的內存設置選項中將“DRAM Frequency”項根據CPU集成控制器的類型以及內存的型號(最好是規格相同)選擇相應的頻率即可。如閃龍/速龍需選擇DDRⅡ667,速龍64 X2處理器則選擇DDRⅡ800,然后在CPU超頻項中逐步提高CPU頻率。但需要注意:此時CPU的頻率與內存是同步提高的,因此需根據上述分頻公式計算出內存實際頻率――例如X2 3800+超到250MHz外頻時,對照公式可算出內存頻率為250MHzX10÷5=500MHz(即DDR1000),以免因內存體質影響CPU發揮。
另外不少AM2主板也提供異步設置項(即在頻率中選擇不對應的規格內存),但實際使用中發現設置異步后系統無法長時間穩定工作,并且會給超頻造成很大麻煩。
√頻率為前提,優化時序參數
正是由于AMD雙核處理器先天的低延遲內存控制機制使其對內存參數的控制較敏感,從以往經驗來判斷,速龍64平臺對內存頻率及時序的優化都有不錯的效果,那么究竟如何取舍高頻率和低延遲呢?
根據陳濱個人測試的結果來看,從DDRⅡ533到DDRⅡ800,每一檔次頻率的提升都能給系統帶來15%左右的性能提升。因此,AMD平臺下DDRⅡ內存性能提升的思路應當首先以同步頻率提升為前提,然后再調節內存在穩定狀態下的最優化時序參數,這點和Intel平臺下的頻率至上原則不太一樣。
√關于雙通道設置
由于AMD的HT總線速度對整體性能影響不大,因此AM2平臺(尤其是低端平臺)在雙通道的組建問題上相對于Intel平臺而言迫切性不是很大,但雙通道對于超頻后的速龍64 X2雙核平臺還是有積極意義的,畢竟雙核的多任務環境及超頻后對內存的帶寬需求都將大幅增加。
寫在最后
坦白地講,對任何一個超頻愛好者來說,超頻內存都是一把雙刃劍――好則大幅提升系統性能,反之則阻礙系統整體性能的提升。內存顆粒品質、內存電路板布局與設計以及BIOS參數調節,這三者都對內存超頻成績有著直接的影響。只要選擇口碑好的內存顆粒與品牌,針對Intel與AMD不一樣的內存控制方式設置適當超頻參數,相信大家能讓DDRⅡ內存和整體性能攀上一個新的臺階!不過有一點仍然需要提醒大家,那就是內存頻率、時序參數與CPU頻率的取舍問題。筆者認為,CPU的頻率提升帶來的整體系統性能上升要比內存頻率提升或時序參數的優化有更明顯的效果,因此我們的基本思路就是在極限CPU頻率之下來找尋內存的最強工作狀態,這也是陳濱個人超頻內存的基本思路。
本文中,陳濱個人以自身的些許經驗為您登上DDRⅡ平臺急速列車打下了一定地基礎,那么在搭乘上DDRⅡ急速之旅這趟列車之后,剩下的就應該是讀者您親自去體驗啦~!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