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令人驚訝系統多少內存才夠?
2020-10-26 22:24:00
供稿:網友
當談到增加內存時,我們不得不處理好成本和速度的問題。那么到底你真正需要多少內存?通過下面的測試,我們得到了令人驚訝的結果。
多少內存才算夠呢?這是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還有上千上萬其它電腦用戶。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得到真正能讓我滿意的答案。
首先,不管它是什么型號的,DDR,DDR2,或者其它的,都是通過和你系統一起工作的主板和處理器相互配套的,你要選擇機器的內存容量,必須根據系統的主板和內存來定。
然而,要計算出多少才夠用是不容易的――電腦的內存是變化的。你在做什么,你用的什么軟件都是決定性的因素,這將決定你電腦的最佳內存大小――而且電腦與電腦之間的情況還不一樣。
比如,根據微軟說法,你需要用來運行Windows XP操作系統的最低內存大小是128MB或更高(64M可能會限制性能和一些功能的使用)。同樣的,對于處理器也有最小規格要求,不過沒關系,你的處理器是肯定超過那個最小規格要求的。
換句話說,我那臺老式的只有64MB的IBM ThinkPad 600X,在某種程度上也能運行Windows XP Pro.。微軟Word和Lotus Notes都可以順暢的運行。如果內存快不夠了,Windows會開始使用你的硬盤來代替你的內存。不過速度上的差別就如果走路與駕駛NASCAR賽車。
測試
那么到目前為止最理想的內存大小是多少?為了找到答案,我決定用一個經典的Media Center系統來測試,并將它從512MB升到2GB,這是大多數消費者所使用的主板所支持的最大內存的一半,當然也是你能找到的最大。
出于一些目的,我從淘寶上購買了四個PQI 極速飚王 DDR2 800 512MB內存。因為這是性能相當高的內存,價格比較高――每塊超過1300RMB。你也能找到一些差不多但很便宜的,比如金士頓 512MB DDRII 533,大概360塊錢一塊。
測試時,我用了兩套軟件來測試增加的內存對的電腦性能的影響,分別是:COSBI OpenSourceMark(OSMark)和UIead VideoStudio 10 Plus。
OSMark 是一個合成的基準程序――這表明在軟件里沒有真正的商業應用程序。相反,OSmark是設計來檢測所有的次系統(如CPU,內存等)然后通過組合和分權個體的結果來得到一個性能數字。VideoStudio是一個真正的應用軟件,我用它來將一個一小時的電視錄象分成了一個43分鐘的視頻剪輯,然后將它們并到一起成為一個完整沒有廣告的視頻。
另外,除去增加更多的內存,我將在系統中做的另一個改變--就是啟動或屏蔽雙通道內存體系。還不能在雙通道上加速嗎?沒問題。
雙通道就是成對的使用內存。為什么這個比較好?想想一副撲克。如果你就用一只手從牌面上拿一張牌,放在面前,然后拿下張,最后所有的牌都會在你面前。但是,如果你輪換雙手,就要快很多了。
基準測試內存
有512MB內存的電腦可以產生一個1053的OSMark分數――如果你想有更高性能的PC這個分數還不夠。幸運的是,這個電腦只是用來娛樂的。當然,它仍然有升級的空間。
當系統內存超過1GB,基準測試已經不能夠再衡量性能的提升了
插了兩塊512MB內存――總共1GB,并且不使用主板的雙通道容量,OSMark可以沖到1074。這是很高的分數了,但是還不足夠高。然而,當我轉換兩個內存,讓它們啟用雙通道,數字跳到了1111。
換句話說,在雙通道模式下從512MB調到1GB將會產生百分之十五的性能上的提高,當同樣多的內存,但沒有用在雙通道模式下,只會有百分之二的提高。
因為越多越好(是嗎?),我加入了第三塊512內存,這就總共得到了1536MB。然而,這反而影響了雙通道的工作。雙通道需要一個雙數的內存。相應的,OSMark給系統的分數是1112,增加的512MB僅得到了一分的增加?這不會讓你想要在內存上花更多的錢。
于是我又裝入了第四塊也是最后一塊512MB內存,再一次為所有的內存恢復使用雙通道。這一次,OSMark得到的結果是1112。啊?!
這就是你為什么不能只依靠基準程序的原因了。
看上去是OSMark并不需要超過IGB的內存來運行,所以超過那個點增加內存并不能帶來性能的提高。你怎么來證明這個?用一個真正的應用程序來試試:VideoStudio 10 Plus。
現實生活中的內存
我對電視錄象的剪輯也說明了同樣的問題。當我不用雙通道時,從512MB換到1GB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當在512MB下工作時,錄象剪輯到35分2秒,而升到1GB時是34分50秒。
現實使用的應用程序中,更大的內存意味著更好的性能--尤其當雙通道開啟的時候
當我重新設置到雙通道時,僅需要31分45秒,超過四分的進步。如果你每天每周都做這項工作,一年里這就會節約你不少的時間,而你要做的就是轉換到雙通道。
換一個更大的內存怎么樣?當我插入第三塊內存時,時間實際只縮短了17秒。為什么?對的,因為我擾亂了雙通道。
當我加入第四塊512MB內存來平衡時,時間縮短到30分31秒。時間上的縮短就是我們要的證明,OSMark并沒有使用我加入的超過1GB的內存。
我能加入更多的內存來看看有沒有更大的進步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這點上,我會遵循漸少的原則。開始,因為我只有四個槽,我需要換掉我正在使用的兩塊內存,用更高的,比如1GB來代替。這是購買新內存的主要花費,也是對舊內存的浪費。
除非你是做視頻剪輯或者其它對內存要求很高的工作的,否則在性能提高上的這些花費都是不值得的。為什么?目前來說,象我現在用的這單塊512MB內存模塊的價格中關村報價是1360RMB。通過在雙通道模式下轉用1GB得到的提高,花費了。為升級到2GB,花費將達到5400RMB,產生的投資回報會更低。
如果你想得到超過2GB的內存,你將會花費2.5倍的錢――記住,為了達到3G,你將會扔掉兩塊原來的內存,這將損失2600多RMB,增加兩塊1GB模塊每塊價值1925元。為了附加的內存你總共要花費3860元,這最多只會產生性能上的一點提高。
結論
不幸地,雖然我已經演示了雙通道是更好的選擇,我也同時說明了內存的數量是隨情況變化的。這由你需要內存來干什么來決定。比如你做視頻剪輯,一項任務時間的減少,整體下來就會節省很多時間。但是對于其它的情況,2GB就足夠了。事實上,一般的計算機愛好者更偏好1GB。
對于視頻剪輯,大電子制表軟件,圖象操作,還有類似的對內存要求高的工作,更高的內存在某種程度上更好,同樣的你也要花費你辛苦得來的錢。除非你不介意在這些問題上花費,那么你就需要做一些工作來計算什么時候你會到達那個傾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