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機箱有幾百種,每一款的設計都不完全一樣,你們以為這樣筆者就沒法做測試了么?Naive!下圖這種屬于目前非常常見的中塔機箱,其中的布局(或者說架構)也是多數機箱所使用的,底部的電源及硬盤倉走獨立風道,底部進風背部排出,與機箱內部幾乎沒有關系,我們可以不用考慮,內部空間的表現才是測試的關鍵。
一般來說,只要您使用主機的環境不是特別惡劣,就家用環境來說,上圖這種中塔機箱來應對單卡平臺幾乎是沒有壓力的,不用額外搭載機箱風扇也可以保證散熱效果,容量大通風良好就是這種機箱的最大特點。
常見的中塔機箱
將硬件都裝入機箱中,兩個發熱大戶筆者選擇了i7-7700K和NVIDIA GTX 1070顯卡(上圖未安裝)。這款機箱預留了五個風扇位,分別位于頂部兩個,背部一個以及前部兩個。在這里筆者要首先給大家介紹一個小的規則,通常單面(比如前部)有兩個風扇時,其作用方向應該一致,這樣才能讓機箱內部空氣更好的與外界交互以帶走熱量。
裝機效果
測試方案和結果
本次測試中,筆者準備了五種比較有代表性的風道設計思路,將依次測試他們在不同情況下的溫度表現。由于筆者在專業知識上的造詣深厚(并沒有),經過精密的計(xia)算(cai),筆者認為由于一般CPU散熱器的風扇朝向后面,一定要將風道設計為前面板進風、背部出風,而頂部的風扇由于熱空氣上升的原裝應設計為向上排風,但事實似乎并不是這樣。
五種測試方案依次為:前上進后出、前上后全進、后上進前出、前上后全出、前進后上出。(測試中CPU散熱器風扇工作方向朝后)
最優方案
先公布最終測試結果吧,上圖這個“前上進后出”的方案是整體表現最優的結果。相比較筆者之前的猜測,僅有頂部風扇的朝向不完全一樣,看起來雖然筆者考慮到了熱空氣上升的問題,但是卻沒有考慮到對于這個四處漏風的機箱來說,將冷空氣壓入機箱內比幫助熱空氣上升更加有效。更加詳細的測試效果請繼續向下看。
注意:本次測試所有風扇均直接連接機箱電源保持恒定高轉速,不受主板調速。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