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第六代intel酷睿I7 6700K已經鋪貨,相信不少DIY電腦發燒友也已經入手了,早在3個月前,我們得知第六代SKYLAKE處理器還是TIM硅脂填充,也就是說我們依然可以開蓋,下面跟著武林網小編來看看開蓋后的I7 6700K處理器換上液態金屬的性能表現、超頻能力、溫度以及電壓等,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本次測試的電腦配置吧!
開蓋后的intel酷睿i7-6700K
測試平臺:
CPU處理器: Intel酷睿i7-6700K(已開殼,用了液態金屬)
CPU散熱器:快睿Cryorig R1旗艦版
內存:鎂光CT2K8G4DFD8213(DDR4-2133,8GB×2)
主板:華碩Z170-A(UEFI:0504)
固態硬盤:OCZ 180-25SATA3-480G
電源:銀欣SST-ST85F-G(850W)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8.1 Pro更新(64位)
極限X49,把I7 6700K超頻至4.9G最高,接著是4.2G、4.4G/4.5G/4.6G/4.7G/4.8G。全部的超頻可以在主板BIOS里設置。
如下圖我們可以看出,I7 6700K的自身睿頻就不低,然后超頻至4.9G,我們需要1.46V的電壓設定,假如是長期不建議,可以考慮降低至4.8G的1.36V。
溫度表現與CPU電壓的運行趨勢圖可以看出,手動4.4G降電壓后溫度和默頻持平,這個算是個小竅門吧。然后,隨著電壓陸續0.4V的提升,溫度也呈現了遞增,其中4.8G到4.9G的溫度變化最大,因此我們建議還是將I7 6700K超頻至4.8G比較妥當。
功耗控制方面,電壓降低后的4.4GHZ反而比默頻還低了5W,有意思吧!接著依然遞增趨勢,最高的4.9G狂飆到1778W,比4.8G付出了27瓦!從綜合表現來看I7 6700K超頻4.8G更合適,4.9G要付出更多的功耗、溫度以及電壓,對CPU的穩定性也有所影響。建議DIY電腦玩家長期穩定在4.8GHz下使用,超頻5G/5.2G的話,就體驗刷分爽爽,不建議長期超。
不同檔位超頻后的intel酷睿i7 6700K的性能表現怎么樣?武林網提供CHINEBENCH R15 CPU CB跑分,跑分結果如下圖所示:
定格至默頻,也就是不超頻的情況下,以100%環比。我們發現,從4.2G到4.9G大約提升了21%,大概的性能與I7 4790K 4.4G同頻差不多,約12%的改進,似乎默頻超頻到4.4G的提升更大,則電壓更低,溫度更低,功耗也更低。所以如果您是小超I7 6700K的DIY玩家,那么可以調整至4.4G,降壓使用。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