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卡現在已經成為了電腦配件中尤為重要的一個部分,無論是游戲還是作圖影音,一張顯卡的性能往往就決定了一臺機器的整體性能,下面武林網給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電腦顯卡知識以及電腦顯卡的各項參數詳解。
顯卡:全稱顯示接口卡,又稱顯示適配器,顯卡接在電腦主板上,它將電腦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讓顯示器顯示出來,同時顯卡還是有圖像處理能力,可協助CPU工作,提高整體的運行速度,可以說,目前對于游戲影音和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說顯卡非常重要。
顯卡分核顯(集顯)和獨顯兩大分類:
核顯,有的又稱集顯,我記得曾今有人問過這兩個有什么區別,其實稱呼都不是官方指定的,只是玩家的定義而已,集顯,(集成顯卡)一般通指主板帶的顯示核心,舉個例子:以前775的G41帶的X4500的顯示芯片 和AM3的880帶的HD4250的顯示核心 都屬于集顯,而核顯(核心顯卡)則指的是CPU自帶集成的顯卡 新一代的圖形處理核心 從去年開始到現在 基本已經由集顯轉換成核顯了 從intel的G41到現在的G3258,由880到現在的APU,不得不說這是在核顯上的一大突破 核顯比之集顯有更大的提升 而且功耗也有所降低。
了解獨顯(獨立顯卡)知識以及優缺點:
指將顯示芯片、顯存及其相關電路單獨做在一塊電路板上,自成一體而作為一塊獨立的板卡存在,它需占用主板的擴展PEI-E插槽。
獨顯比核顯的優點是:單獨安裝有顯存,一般不占用系統內存,在技術上也較集成顯卡先進得多,性能比核顯超強,容易進行顯卡的硬件升級。
獨顯相對的缺點是:功耗加大,發熱量也大,還需另外增加獨顯的預算。
如何判斷是否是獨顯還是核顯:
獨顯和核顯最好區別的一個部分就是 核顯是主板集成的顯示輸出的,而獨顯是單獨的一個硬件,區別是否是獨立顯卡可以查看一下主板的PCI-E插槽是否有硬件插上去,這也沒什么技術性可言的了。
了解下顯示芯片:
顯示芯片,又稱GPU,常見的生產顯示芯片的廠商:Intel、AMD、NVidia、VIA(S3)、SIS、Matrox、3DLabs 現在市面基本已ATI(AMD)。NVidia和 INTEL作為主流引導,而Matrox、3D Labs則主要面向專業圖形市場,例如麗臺的專業設計卡。
顯存芯片:現在主流的都是GDDR3和GDDR5的,顯存芯片組成的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顯存,顯存也不是說數值越大就越好,同樣的一個顯示芯片 GDDR5的顯存也要比翻倍的GDDR3的性能要強 這個不是唯一確定顯卡性能的參數。
供電: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整機的穩定工作,相當于主機的電源,如果說電源是主機的心臟 那供電就是顯卡的心臟,顯卡在滿負荷運行時,穩定供電可以提供相對穩定的電壓,保證電流供應,不會因為顯卡負荷大導致電壓變化,進而影響供電穩定、影響顯卡性能。這也是很多資深玩家鑒別一張顯卡做工用料的一大依據。
了解視屏輸出接口:
顯卡是聯系主機與顯示器的橋梁,當顯卡將顯示信號處理完畢之后,就必須通過相應的接口將信號傳輸給顯示器。而擔負顯卡視頻輸出任務的就是視頻輸出接口,近幾年,顯卡視頻輸出接口發展突飛猛進,從最初的VGA(D-SUB)、DVI發展到現在的HDMI、DisplayPort也不過短短幾年時間,不過目前主流用的還是這幾種接口,連最好的VGA也還沒淘汰這四種接口基本都不難區別,唯一一點就是可能HDMI和DP這兩個可能有些淫計較難區別 其實這個看接口基本都能體現的出來的了,呈八字形的為HDMI的輸出接口,呈梯字型的則為DP的輸出接口,這樣分辨就可以區分,一般顯卡接口上也有標注。
了解顯卡散熱系統:
除了顯卡的各方面的參數對比之外,顯卡的做工用料或者是散熱也是玩家選擇一片顯卡好壞的一個重要地方,不過對于一般玩家來說,這個需要去參考下顯卡的具體評測和拆解圖了。
顯卡都有哪些參數:
顯卡的具體參數一般有 顯示芯片(芯片代號)、顯存容量、顯存類型、顯存位寬、顯存封裝、核心頻率(boost頻率)、顯存頻率、流處理單元(流處理器)。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電腦顯卡的各項參數詳解:
1、顯示芯片:
顯示芯片是顯卡的核心芯片,它的性能好壞直接決定了顯卡性能的好壞,它的主要任務就是處理系統輸入的視頻信息并將其進行構建、渲染等工作。顯示主芯片的性能直接決定了顯示卡性能的高低。不同的顯示芯片,不論從內部結構還是其性能,都存在著差異,而其價格差別也很大。顯示芯片在顯卡中的地位,就相當于電腦中CPU的地位,是整個顯卡的核心。因為顯示芯片的復雜性,目前設計、制造顯示芯片的廠家只有NVIDIA、AMD、SIS、VIA等公司。家用娛樂性顯卡都采用單芯片設計的顯示芯片,而在部分專業的工作站顯卡上有采用多個顯示芯片組合的方式。
不同型號的顯示芯片都有芯片代號 比如之前GTX660的GK104 還有現在GTX960的GM206 同一型號無論是哪個品牌或者是哪個版本的芯片代號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所有品牌的GTX960無論是什么版本的,芯片代號都是GM206的,只是在其他參數上會有差異。
2、核心頻率:
顯示核心的核心頻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核心的運行性能,就像CPU的運行頻率一樣。我們前邊已經說過顯卡在核心架構上的差異,而如果在相同核心架構的前提下,核心頻率越高的顯卡其運行性能就越好,當然,這是在同一核心架構的情況下 ,在不同核心架構的情況下,人家的架構都比你高,你的核心再高也沒用,就如GTX660和GTX960,這樣不同核心的顯卡比核心頻率是沒什么實際意義的了。
一般現在的顯卡的參數在核心頻率后面都會有個BOOST頻率,也就是動態頻率,相對于intel的睿頻技術,可以根據實際功耗動態調整你顯卡的頻率,不過總的還是要取決于你顯卡本身的核心頻率,比較雞肋。
3、顯存速度:
我們常見的顯卡參數中,還可以看見如DDR3:1.4ns這類參數,這里的DDR3表示的則是顯存類型,而后面的1.4ns表示的則為顯存速度,顯存速度一般以ns(納秒)為單位,越小表示顯存的速度越快,顯存的性能越好。
4、顯存類型:
顯卡上采用的顯存類型主要有SDR、DDR SDRAM、DDR SGRAM、DDR2.GDDR2.DDR3.GDDR3.GDDR4.GDDR5。其中,現在主流的已GDDR3和GDDR5為主,不同的顯存類型,傳輸效率都不一樣。
5、顯存頻率:
顯存頻率是指默認情況下,該顯存在顯卡上工作時的頻率,以MHz(兆赫茲)為單位。顯存頻率一定程度上反應著該顯存的速度。
顯存頻率與顯存時鐘周期是相關的,二者成倒數關系,顯存的理論工作頻率計算公式是:顯存理論工作頻率(MHz)=1000/顯存速度*2。
顯存頻率隨著顯存的類型、性能的不同而不同,目前采用最為廣泛的顯存類型,目前無論中、低端顯卡,還是高端顯卡大部分都采用DDR5。
6、顯存容量:
這個是現在很多小白最在意的一個參數了,這其實類似于一臺主機的內存,其他參數相同的情況下容量一般是越大越好,但比較顯卡時不能只注意到顯存(很多js會以低性能核心配大顯存作為賣點),其實現在顯存容量除了高端的GTX970之類的玩單機大作之外,顯存容量已經不是衡量一個顯卡性能的標準的了,特別在之前GTX660還出了192BIT只能用到1.5G的顯存門,雖然現在的芯片也優化約好越好,但是一個顯卡的性能畢竟還是以顯示芯片,核心頻率和顯存帶寬為主 一個顯卡的參數上去的是時候,芯片開發商自然也會把顯存容量也提升上去 這就像GTX660 GTX960級別的顯卡沒有1G容量的情況。
7、顯存位寬:
顯存位寬是顯存在一個時鐘周期內所能傳送數據的位數,位數越大則瞬間所能傳輸的數據量越大。常見的顯存位寬有64bit,128bit,256bit,320bit和512bit,從顯存位寬上我們也可以判斷一張顯卡的級別,通常來說,顯存位寬越高的顯卡級別越高。而一張顯卡的顯存位寬,一般是由顯卡核心的顯存位寬控制器決定的。
8、顯卡帶寬:
指圖形芯片與顯存之間一次可讀入的數據傳輸量,它是決定顯卡性能和速度的主要因素,代表顯存的數據傳輸速度,這里說明下,顯卡位寬和顯卡帶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的,不過兩者的關系也聯系緊密,在顯存頻率相當的情況下,顯存位寬將決定顯存帶寬的大小 其計算公式為:顯存帶寬=工作頻率×顯存位寬/8。
PS:顯存位寬和顯存帶寬不是同一個參數 這個可能會有人兩者混淆。
9、流處理單元:
在DX10顯卡出來以前,并沒有“流處理器”這個說法,在DX10的時代,取消了傳統的“像素管線”和“頂點管線”,統一改為流處理器單元,它既可以進行頂點運算也可以進行像素運算,這樣在不同的場景中,顯卡就可以動態地分配進行頂點運算和像素運算的流處理器數量,達到資源的充分利用。
每個流處理器當中都有專門高速單元負責解碼和執行流數據。片載緩存是一個典型的采用流處理器的單元,它可以迅速輸入和讀取數據從而完成下一步的渲染。
流處理器多少對顯卡性能有決定性作用,可以說高中低端的顯卡除了核心不同外最主要的差別就在于流處理器數量,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就是NV和AMD的顯卡流處理器數量不具有可比性,他們兩家的顯卡核心架構不同,不能通過比較流處理器多少來看性能,一般情況下NV的顯卡流處理器數量會明顯少于AMD,要從流處理器多少來看性能,只能自家的與自家的比,
10、顯存封裝:
顯存封裝類型基本分:TSOP,QFP和BGA三類,現在基本已BGA為主。
區分類型:從外觀上看,顯存為方形的是BGA封裝,長方形的為TSOP封裝;
從技術上看,BGA封裝技術更為成熟,發熱量更小,而且要求的封裝技術比較高(同理,假冒的成本也比較高)。
11、3D API:
這個可以自己去了解下,個人電腦中主要應用的3D API有:DirectX和 OpenGLOpenGL 主要用于專業圖形領域及通用計算中,所有專業的2D、3D圖像設計軟件都對其支持,所以專業圖形顯卡都必需支持龐大的完整的OpenGL功能 常見的游戲顯卡只支持少部分OpenCL功能,驅動程序也只集成了部分OpenCL函數,而不支持的部分只能由CPU進行運算,效率極低,所以在專業圖形領域中,再頂級的游戲卡也遠弱于入門級專業卡,穩定性也遠遠不及。相對的,專業卡雖然完美支持OpenCL,卻對DirectX極度輕視,幾千元的專業卡在游戲上也只相當于幾百元游戲卡的性能,兼容性也較差。所以做設計的同學們要注意了,是游戲重要還是工作重要,自己來衡量吧。
DirectX是微軟開發,集成在自家Windows系統中,由于Windows系統的普及性,DirectX就自然而然的成為多媒體(包括游戲)開發的主流API在通用計算方面,由于DirectX的通用計算功能實在羸弱,主流的通用計算還是基于OpenCL的。N卡自DX10以后就開始了通用計算之路,并且走得大刀闊斧,架構中的緩存、雙精度浮點單元也是為通用計算而設計(對游戲卻沒有太多幫助),最關鍵的是支持了C++語言,推出基于OpenCL的CUDA開發套件,使更多開發者投入到N卡陣營中來。
12、輸出接口:
現在目前基本都是VGA,DVI,HDMI,DP接口。以前都是已VGA接口為主,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反而更多的是用DVI和HDMI,一般實用對接口要求都不是很多,除非的是電競用,和顯示器搭配好接口類型就可以的了。
總結:
總體來說,顯卡的決定性性能主要先關注,顯示芯片,核心頻率 顯存帶寬(包括顯存位寬和顯存頻率) 還有顯存容量,要是對比重要性也是從顯示芯片》核心頻率》顯存帶寬 最后才是顯存容量。當然,另外還有發燒友也會去研究做工用料這塊,這個就另當別論了。
舉個例子:我記得映眾之前有款GTX750網神的和影馳GTX750虎將的參數對比 芯片都是一樣 虎將的核心頻率比網神的高,但是網神的顯存頻率要比虎將的高 其實兩者性能都差不多,但是真的要比之的話,拋開做工用料 優先考慮核心頻率的對比,也就是虎將實際的性能是要比網神的高點的,實際的跑分也證實了這點。只是舉個例子啊,畢竟同核心不同顯存頻率的還是比較少的。
還有就是信仰了,沒個人心中可能都有自己喜歡人為最好的一個品牌,信仰無價,直接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