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組裝電腦基本包含的電腦配件有:CPU、主板、內存、硬盤、顯卡、聲卡、光驅、網卡、鍵盤、鼠標、顯示器、音箱、機箱、電源等,另外如果您對音質或畫面有特別的追求,則可以考慮另外裝個獨立聲卡或顯卡。以上電腦配件除了CPU和主板分INTEL和AMD兩個陣營外,其余配件均可“通用”,不分陣營。根據預算金額進行配件選擇,整體分成高中低三檔,高端發燒就不說了,有錢幾乎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大家都知道AMD一直是INTEL的最大通用處理器競爭對手,一般來講INTEL更有性能優勢,AMD則更有價格優勢,INTEL雖然在技術上的確有一些優勢,但對于普通用戶實際使用差別不大,選擇AMD還是INTEL看個人愛好。

購買組裝電腦前一定要考慮用途
一般購買組裝電腦大都是從配置組裝電腦配置清單開始的,在購買組裝電腦開始之前需搞清楚自己有哪些需求:
1、預算金額,打算花多少錢。
2、臺式機還是筆記本電腦,如果是筆記本電腦,品牌是自選還是指定。
3、打游戲娛樂為主還是工作為主。
4、CPU有沒有“癖好”,比如INTEL或AMD。
5、顯示器想要多大,寬屏還是傳統4:3,品牌是否指定。
6、上網類型,ADSL、寬帶還是無線。
如果是幫新手配置,一般不會給您提太多的需求,說“你看著辦”是最多的,對很多朋友而言是確實不懂也相信您會做好,這樣大家就好配置,但是上面的幾點是必須問到的,無論對方懂還是不懂,對于懂多一點的朋友,可以再深入一點,比如顯卡品牌、內存多大、三件套是否指定等等。
然后我們就可以根據需求自配組裝電腦或購買品牌機,對于尤其是購買組裝電腦的時候,如果您砍價比較厲害,配好機子后最好,連ADSL MODEM、U盤、壓號水晶頭的網線等一律要求或部分附贈(相當于二次砍價),這些東西要過之后到朋友家再裝機就不會太被動了。否則,別到了家里,發現ADSL還沒申請、網線少一根等等會很尷尬。
硬件選擇原則:
1、選擇的主板要支持選擇的CPU,每個板子和各型號CPU幾乎都是“差一點點”,價格也是差一點點,還是讓預算來決定具體型號,AMD CPU最好選擇一個好點的散熱風扇,INTEL盒裝使用自帶的即可。
2、主板選擇品牌不能只看價格,要注意縮水情況,不要迷信全固態電容,還要看質量和焊接,除非你想玩液氮,注意主板上CPU電源插口距離頂端位置最好不要太近,否則CPU風扇裝上去后電源插頭很難插上去。注意內存插槽距離及與CPU風扇的距離也不要太近,內存插槽是兩根插槽還是四根,PCI 插槽數,除非特殊需求,一般都夠用了。既定預算下把錢花在刀刃上,除非你更在乎外觀,千萬不能把主板選擇太差而其它配件選擇太高端。
3、內存選擇要注意內存頻率跟主板的北橋內存控制器支持匹配(主板參數說明中有),雖然AMD CPU也會集成內存控制器(感覺這是趨勢),普通用戶不用太關心,只要主板支持問題都不大。
4、硬盤除了固態硬盤山寨廠都能做,機械硬盤主要還是那幾大家族,西部數據和希捷、日立等,希捷的市場占有率最大,筆者則一直是西數的忠實用戶,主要原因是至今看到的壞硬盤幾乎全是希捷的,上次筆者DELL筆記本更換的120G硬盤又是希捷的,雖知道每個品牌產品都會有缺陷,但是這種事情在自己身邊頻繁發生不得不有種“偏見”。
5、顯卡十之八九都有縮水版,多聽聽其他網友的意見再選擇品牌,兩全其美的事沒有。
6、光驅就不說了,價格都差不多,買個DVD刻錄機,注意接口和緩存、刻錄速度現在都不低,品牌先鋒、LG、飛利浦的都還不錯。
7、機箱電源套件都是出于成本因素推出的,質量肯定不會好到哪里去,對于低功率尤其是集成顯卡機子或低端顯卡機子使用問題都不大,但是一年或兩年之后就不好說,如果預算允許最好買個獨立電源。機箱的選擇看面板的厚度拍拍比較一下就知道,機箱內部的硬盤和光驅是否卷邊,鐵板厚度等都可比較一下。
8、鼠標和鍵盤的接口建議選擇USB(新主板BIOS里都支持)或無線藍牙等新趨勢接口,PS/2已逐漸被淘汰,價格方面正品還算好用的價格也就200塊,如果實在想省錢就買30塊套裝也可先用著,但是打游戲手感會很差。
組裝電腦注意事項:
1、配組裝電腦不要過多想著以后如何如何升級之用,反正新配的機子也就一年就已落后,要辦最好一次辦齊。
2、超頻對大部分新手而言還是少動為好,除非確實想學習超頻而不是只想頻率更高一點帶來的體驗。
3、網上的報價有高有低,各地價格也會不同,今天和明天價格也可能有差異,一分錢一分貨,只有錯買沒有錯賣的,如果你對產品質量沒有把握,就盡量選擇大品牌的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