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電腦愛好者,不但配置一個普通hdd機械硬盤,另外配置一個ssd固態硬盤來增加電腦的性能,因為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比較快,很多用戶擔心ssd固態硬盤壽命會不會太短,這里小編談談固態硬盤壽命問題。
不排除很多人眼看現在主流25nm制程閃存顆粒跌到不到5000次的P/E,讓很多人對固態硬盤的壽命唏噓不已。5000次甚至3000次對于硬盤來說幾乎已經是個難以接受的數字,但實際上這個數字一般是廠商標稱的最為保守的數值。
其實在硬盤的制造過程中,技術支持方面已經做的比較完善了。雖然說,使用壽命問題是SSD硬盤不可避免的缺陷,但已普通消費者的使用需求來看,遠沒有上文觀點中的夸張,并且在一些特制的硬盤上,寫入壽命可以達到100萬到500萬次,使整體壽命達到20年以上。
SSD固態硬盤主控芯片采用的磨損平衡、垃圾回收策略以及校驗算法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固態硬盤的使用壽命,寫入放大這個詞是我們此前經常強調的。所以,如果多多注意維護,并且減少進行寫入強度很大的企業級應用,實際的使用壽命甚至可以超過這個次數。
用一種最簡單也是最愚笨的方法來計算,算上寫入放大產生的額外寫入量,即便你一天寫入100GB的數據,那么750TB可以保證它使用7500天也就是20年。你能想象一款硬盤你會用20年嗎。
基于一個實際用戶的使用情況,一款用作系統盤和游戲盤的Crucial M4 64GB使用半年后寫入的數據量為1.2TB,周期達到了13。掐指一算這個磨損程度還不到1%,廣大用戶們你們還糾結什么呢?
從此圖表描述的是數款處于“耐久性測試”中的固態硬盤,其中藍條(MWI Exhausted)表示廠商保證的寫入量,而在藍條基礎上的綠條(TiB Written)是測試實際寫入的數據量。由于各款產品還在測試當中,因此沒有橫向比較的意義。
可以看到英特爾320系列40GB固態硬盤,實際寫入量超過了600TB還沒有掛掉,即便是定位較低的金士頓V+100 64GB邁過300TB之后還在堅挺。2010年大紅大紫的Crucial C300其64GB型號已經突破400TB,而采用SandForce主控的海盜船Force3 120GB更是已經邁過750TB。
從此圖表描述的是數款已經完成“耐久性測試”的固態硬盤,即是已經掛掉。其中OCZ Vertex 2 40GB據悉是因為固件故障掛掉,而其他幾款,可以看到我們熟知的Crucial M4 64GB在跑了近800TB之后才掛掉。
放心使用吧,周期達到了13。掐指一算這個磨損程度還不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