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語言有一個機制:在解析時,能夠在一句話后面自動插入一個分號,用來修改語句末尾遺漏的分號分隔符。然而,由于這個自動插入的分號與JavaScript語言的另一個機制發(fā)生了沖突,即所有空格符都被忽略,因此程序可以利用空格格式化代碼
在 JavaScript 中,行尾的分號有一種自動插入機制,這樣子,可以容忍某些朋友忽略了輸入分號。 當然你最好養(yǎng)成輸入分號的習慣,同時掌握 JavaScript 是如何處理忽略輸入分號的情況的,因為這種知識有助于你理解沒有分號的代碼。
JavaScript語言有一個機制:在解析時,能夠在一句話后面自動插入一個分號,用來修改語句末尾遺漏的分號分隔符。然而,由于這個自動插入的分號與JavaScript語言的另一個機制發(fā)生了沖突,即所有空格符都被忽略,因此程序可以利用空格格式化代碼。
這兩種機制的沖突,很容易掩蓋更為嚴重的解析錯誤。有時會不合時宜地插入分號。例如,在return語句中自動插入分號將會導致這樣的后果:如果return語句要返回一個值,這個值的表達式的開始部分必須和return在同一行上,例如:
- var f = function(){
- return
- {
- status: true
- };
- }
看起來這里要返回一個包含status成員元素的對象。不幸的是,JavaScript自動插入分號讓它返回了undefined,從而導致下面真正要返回的對象被忽略。
當自動插入分號導致程序被誤解時,并不會有任何警告提醒。如果把{放在上一行的尾部而不是下一行的頭部,就可以避免該問題,例如:
- var f = function(){
- return {
- status: true
- };
- }
為了避免省略分號引起的錯誤,建議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不管一行內(nèi)語句是否完整,只要是完整的語句都必須增加分號以表示句子結(jié)束。
為了方便閱讀,當長句子需要分行顯示時,在分行時應(yīng)確保一行內(nèi)不能形成完整的邏輯語義。例如,下面代碼是一條連續(xù)賦值的語句,通過分行顯示可以更清楚地查看它們的關(guān)系。這種分行顯示,由于一行內(nèi)不能形成獨立的邏輯語義,因此JavaScript不會把每一行視為獨立的句子,從而不會產(chǎn)生歧義。
- var a =
- b =
- c = 4;
以上語句在一行內(nèi)顯示如下: var a = b = c = 4;
對于下面這條語句,如果不能正確分行顯示,就很容易產(chǎn)生歧義。該句子的含義:定義一個變量i,然后為其賦值,如果變量a為true,則賦值為1,否則就判斷變量b,如果b為true,則賦值為2,否則就判斷變量c,如果c為true,則賦值為3,否則賦值為4.
- var i = a ? 1 : b ? 2 : c ? 3 : 4;
下面的分行顯示就是錯誤的,因為表達式a ? 1: b能夠形成獨立的邏輯語義,所以JavaScript會自動在其后添加分號來表示一個獨立的句子。
- var i = a ? 1: b
- ? 2 : c
- ? 3 : 4;
安全的方法應(yīng)該采用如下的分行顯示,這樣每一行都不能形成獨立的語義。
- var i = a ? 1
- : b ? 2
- : c ? 3
- : 4;
總之,在編寫代碼時,應(yīng)養(yǎng)成使用分號結(jié)束句子的良好習慣,凡是完整的句子就應(yīng)該使用分號進行分隔。分行顯示的句子應(yīng)該確保單行不容易形成獨立的合法的邏輯語義
PS:示例詳解javascript自動在行尾添加分號
分號(;),通常會用在一行語句的結(jié)尾,代碼如下:
- var webName = "腳本之家";
- var url = <a href="http://www.companysz.com">www.companysz.com</a>;
上面的代碼,在每一個聲明語句后面都添加了分號,這不用多解釋。
- var webName = "腳本之家"
- var url = <a href="http://www.companysz.com">www.companysz.com</a>
其實分號也完全可以省略,但是省略的這個分號,會在編譯階段自動為其添加分號。
再來看一段代碼實例:
- function done(webName){
- return
- webName
- }
- console.log(done("腳本之家"));
由于編譯器會在每一行后面都自動添加了分號,所以輸出值undefined,不是"腳本之家"。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