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手機沒有普及也是有著諸多原因的,使用形式不便算是第一個原因,早在三年前,諾基亞推出的Lumia 920就內置了Qi無線充電技術,并隨機配備了無線充電板,一些第三方廠商也推出了可以用于無線充電的配件,雖然形式上看起來很高端,但這類設備多需要安裝專用外殼,使用起來并不是十分方便。而充電形式上,無線充電需要底座,加上成本過高,就目前的價格來說,相信沒有誰會購買很多充電底座,對于公司家里兩邊跑的人或者說有多個手機停留點的人,恐怕很難享受一個無線充電帶來的愜意感覺,除非底座能夠變得像數據線一樣便攜且兼容性高,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充電還有一定的距離限制,當然這個可能隨著相應技術的發展有所改變。
其次就是充電效率問題,目前來說,無論是采用何種標準的無線充電技術,在充電效率上相對于充電線都是有很大折扣的,如今隨著智能機屏幕的增大,手機續航能力不足的問題也變得日益嚴重,在更成熟的電池技術普及前,各大廠商都在通過提升充電器充電效率的方法彌補手機續航不足的問題,再這樣一個背景下,如果將一個無線充電器和一條可以快充的有線充電器放在你的面前,你會如何選擇呢?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無線充電聯盟的各種標準大戰了。比如Qi、A4WP等,都在嘗試構建自己的無線充電生態,他們幾乎都在爭取主流手機廠商的大范圍支持,不過在標準統一之前,顯然沒有哪家廠商愿意大力度的支持,早期的Palm嘗試了,諾基亞嘗試了,不過大家也都知道結果了。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無線充電產品
最早實現無線充電的產品是電動牙刷,很多朋友應該都會接觸到。早在上世紀90年代,無線充電技術就廣泛應用在各種品牌的電動牙刷中,原理也非常簡單:在牙刷底部及充電座上配備一組感應線圈,它們靠近時就可實現充電操作。
當然,這種技術的缺陷是需要設備與充電底座非??拷?,所以人們也開始研發改進型技術,通過計算共振頻率實現了約一米左右的無線傳輸距離,增強了實用性,不過那也只是在技術層面,商用成本太高昂。
為什么無線充電可以不用電源線
其實這個從原理上來說很簡單,無線充電就是電流轉換為磁場,磁場通過空氣傳輸后又轉換成電流輸送給充電設備的過程。19世紀30年代,物理學家法拉第就發現了磁場和電流之間的關系??傮w來說,無線充電在傳輸方式上大概有三種:電磁感應式,無線電波式,磁場共振式。三種原理各有所長,目前電磁感應式的商業化走得比較遠一點,無線電波式可以解決遠距離傳輸如電動車充電的問題,但功率和能耗是個問題。
從消費者市場來看,我們通常看到的無線充電產品一般只涉及電磁感應式和磁場共振式。拋開復雜的技術詞匯,想要理解磁感應和磁共振的區別,可以這樣歸類:
磁感應的技術更成熟、成本更低、充電效率高、普及的也更快。但可能只是一種過渡的解決方案,因為其要求電源發射設備和接受設備近距離的接觸,常常是一個充電點只能充一個設備,不支持多設備同時充。
而磁共振則代表著未來的真正趨勢,只有它才能讓無線充電真正得到廣泛使用。因為它可以實現遠距離的無線充電,一個充電點就能給多個設備同時充電。不過正如小編前面所提到的,之所以無法普及是因為如今這個技術還不夠成熟,充電效率過低,成熟方案還依舊處于科研實驗階段。
無線充電何時能普及?
既然各種實驗階段各種實用性不強,那么問題來了,無線充電究竟何時能夠普及呢?何時普及還真的不是我們單純的猜測就能夠推測出的,不過正如我們前面談到的,想要普及,至少無線充電的標準需要達成統一,且在實用性方面得到保證,同時也需要有一個一線大廠去著力推薦,引領風潮,實現這幾點,普及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管怎么說,無線充電最終成為手機標配已經成為定局了。一方面它可以解放線纜對終端的最后一道束縛,讓移動生活更加自由,另一方面,只要在標準上達成一致,便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各種充電器的標準之爭和資源浪費的問題。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