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IT之家曾經發布了外媒試用國產操作系統“中標麒麟(NeoKylin)”的消息。該系統基于linux系統開發,界面采用了高仿Windows xp的風格。在看過截圖后,有不少網友吐槽“這貨就是山寨版XP”。
的確,從外觀上看這么說無可厚非,但我們也應該考慮一下這么做究竟是好處多還是弊端多。就從界面說起,這是廣大用戶直接使用的部分,也是用戶感受最深的部分。外觀可能更多的和用戶主觀感受有直接關系,也就是說不同用戶對于這個界面有不同的觀感。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也許IT之家的很多用戶喜歡Win10清新現代的風格,當然也有相當多用戶喜歡Win7的透明Aero,還有很多跟隨Win8/Win8.1成長的用戶對Modern風格情有獨鐘。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中國目前還有28.61%的用戶使用Windows XP,這部分用戶基本上除了辦公之用就是電腦老舊不愿更換。也就是說,現有XP用戶對于界面并沒有過多要求,或者他們真的喜歡XP。
那么從這一點來說,具有濃郁XP風格的“中標麒麟”就是為這部分用戶準備的,使用大家熟悉的設計還會減少重新設計的成本和風險,即快速又穩妥。既然Windows XP已過“保質期”,用起來很危險,單從易上手這方面來說,換成這款國產系統就是不錯的選擇。從個人用戶角度來說,目前還在家里使用XP的用戶一般來說可能并非年輕人,或者是生活較為落后的地區。如果我們國產系統采用像大家建議的較為有“個性”的界面,普及起來肯定不如XP高仿來得快。尤其是年齡偏大的用戶,改變習慣并非像年輕人這么容易,適應起來也并不簡單。如果是需要用電腦完成工作任務,很可能因為不熟悉而耽誤事。
對于企業用戶來說,界面就更不是首先考慮的因素了。對于這部分用戶來說,使用“麒麟”替換掉不安全的XP是最重要的事,而且還可以幾乎免去換系統的“陣痛”期。而已經升級到Windows7以上系統的企業目前也不必非要更換“麒麟”,因此這款國產系統目前只采用XP界面還是很合理的。
界面說完了,再說說安全性和兼容性。有用戶說我們為什么不“另起爐灶”直接弄個新系統,而還是“基于Linux”。有兩個方面原因,首先是成本。從零開始開發一款操作系統難度巨大,周期較長,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支撐,而且你并不能確定這種投入的風險。推廣使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操作系統屬于國家大事,不容有失,因此沒必要也不能冒這個險。在Linux基礎上進行本土化開發更簡單、更快捷,風險更小。
第二就是兼容性問題。重新弄個新系統應用程序兼容性肯定非常差,因為你需要從零開始建立生態系統,失敗起來很容易。舉個簡單的例子,Windows RT系統在剛推出時效果如何?想必大家心里有數。那是一款只能運行Modern應用的系統(實際上是Windows8閹割掉了Win32運行功能,除了內置的Office,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零起步新系統,但生態系統狀態和全新系統相同),這就直接導致了Surface RT和Surface 2銷量不理想。雖然現在Linux系統生態也和Windows沒法比,但總比從零開始要強,只要有合理的政策和市場引導,讓開發人員開發Linux程序應該不算難。但如果是全新系統,還需要培養大量全新的開發人員,這個成本就太大了,時間、金錢、人才都等不起。
最后要說的就是,從用戶對這款系統的評論中可以看出,大家其實非常希望我們的系統屹立全球,就像XP、Win7、Win8.1和Windows10那樣受歡迎。但就像微軟副總裁這兩天說的那樣,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想要變得優秀并非朝夕可成。微軟在30年前就開發了Windows 1.0,也就是說他們玩操作系統至少已經30年,而目前Win10發布后尚且仍不完美,而我們只是這幾年才剛剛意識到做系統的重要性,各方面水平差很多,因此我們別太苛求當前的水平。反而是先把這個界面看似XP的系統推向最需要它的市場,在市場的檢驗中逐漸積累經驗,然后再不斷完善,爭取符合更多用戶群體的要求。
大家理解現在Win10不成熟需要更多時間來完善,也就更應該理解國產系統同樣需要在鼓勵中慢慢成長。也許你會由于某些社會原因對這款系統存有意見,但這難道不是“望子成龍”嗎?如果你不愛國產系統,你也就沒興趣“噴”它。眼下“中標麒麟”等國產系統需要市場檢驗,我們不妨“讓子彈飛一會”,如果幾年、十幾年后仍無進展,到時候再“移情別戀”也不遲。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