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降低的原因 對計算機硬件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計算機的運行速度主要取決于四個因素:CPU的性能、硬盤的速度、內存的大小以及顯卡的檔次。一臺計算機買回來后,除非對硬件另行升級或超頻(對硬件壽命有潛在危害),否則其運行速度是比較穩定的。但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文件不斷地增刪,硬盤上形成了許多磁盤碎片,導致硬盤磁頭來回尋找數據,從而降低了硬盤的運行效率,使計算機的整體性能明顯下降,特別是那些“體積”龐大的三維設計軟件和3D游戲,有時會慢到令人難以接受的地步。 常用解決措施 這種問題通常的解決方法是:利用Windows自帶的“磁盤碎片整理程序”將無序的文件分布整理為連續的順序文件(如圖1),以提高硬盤的讀寫效率。那么我們是否能以此為突破口,找到更為巧妙的辦法,最大限度地發掘系統的潛能呢? 硬盤物理特性分析 從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我們可以知道:使用過程中硬盤讀寫最頻繁的文件是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臨時頁面交換文件,這些文件會占用一部分硬盤空間,由于硬盤讀寫是順序的,因此,新存盤的文件會位于臨時頁面交換文件的后面;當應用程序退出或正常關機時,這些臨時文件會自動刪除而出現碎片空間,長此惡性循環將導致計算機的整體性能大幅度下降。 圖1 Windows 98的磁盤碎片整理程序正在對硬盤進行整理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要避免這種惡性循環,必須將臨時頁面交換文件(*.tmp、虛擬內存文件如Win386.swp等)置于與正常數據文件不同的邏輯分區(即不同的邏輯硬盤,如F盤),使數據存儲區和頁面交換文件區彼此分開。 那么這一邏輯分區置于何處最為合適呢?我們知道,含有操作系統引導程序的硬盤0磁道位于硬盤的外圈,我們以此向內劃分邏輯分區,依次組成邏輯C盤、D盤……等,序號越大,越接近內圈;而硬盤的轉速是固定的,即各圈上的角速度相同,接近于外圈,線速度越大,硬盤讀寫速度越快,計算機的性能也就越好。 在正常安裝的情況下,頁面交換文件的確位于靠近外圈的C盤,操作系統與應用程序也多位于C盤,由于前面已經講過的原因,大量的磁盤碎片造成了硬盤性能的下降。因此,如果我們合理分配頁面交換文件、應用程序、數據存儲區的位置,將讀寫最頻繁的臨時頁面交換文件置于最接近外圈的物理位置時,硬盤的運行效率最高,產生磁盤碎片的概率也最小,計算機將會表現出最佳的整體性能。 提高性能的具體方法 以下簡述一下實現以上思路的具體步驟: 1、 將全部有用數據備份到其他存貯設備上。 2、 重新對硬盤進行分區和格式化,至少分出三個邏輯分區,將C盤定為5~10GB,專門存放臨時文件和Windows操作系統臨時頁面交換文件,D盤用于存放Windows操作系統及應用程序,該分區最好比較大,E盤用于存放數據。 圖2 設定虛擬內存的所在位置 3、 然后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并將安裝目錄設定在D盤。 4、 在操作系統的“控制面板”中依次選擇“系統→性能→虛擬內存→讓用戶自己指定內存設置→C盤”(如圖2)。作用:設置操作系統臨時頁面交換文件的最佳存放位置 5、 設置設計軟件、圖像處理軟件等應用程序的臨時文件存放位置到C盤上。具體設置必須參考有關應用程序的資料。 以AutoCAD為例:先在C盤中建立子目錄“autocadtemp”,再進入AutoCAD,依次選擇“系統配置→文件→臨時文件圖形文件位置” 將“C:/WINDOWS/ TEMP”改為“C:/ autocad -temp”。作用:將應用程序產生的臨時文件改置于C盤固定的位置。 經過以上設置后,筆者計算機的運行速度提高了5%~15%,特別是對于Photoshop、3DMax、Solidworks等運算密集、數據量大、磁盤交換頻繁的大型軟件,效果比較明顯,而且文件越大相對速度越快。最后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對于大型的裝配設計,臨時頁面交換文件所在的硬盤空間不得小于10GB,否則有可能造成系統的崩潰。 陳進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