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微信小程序刷爆了行業網站和朋友圈,小程序真的能如張小龍所說讓用戶“即用即走”嗎?
其功能能和動輒幾十兆安裝文件的APP相比嗎?
開發小程序,是不是意味著移動應用開發的一次推倒重來,企業的運營成本會不會因此增加?
近日,筆者參加了一次騰訊自選股介紹小程序開發過程的內部沙龍,自選股小程序產品經理Poppy和首席開發工程師小K的一番海聊,從開發技術和行業走勢兩個方面為我們揭開了小程序的秘密。
今年7月,騰訊自選股團隊接到微信的邀請,做一個Web+的應用測試。當時他們還不知道,這就是微信小程序的首批開發內測。而當時,其實連“小程序”這個名字也還沒有確定。
三個月后,“騰訊自選股”成為第一個開發成功的微信小程序。相比于原來身量龐大的APP,它無需用戶下載、安裝,即可在微信內一鍵即達,并可實現盯盤、看盤、在線交易等APP的核心功能。自選股的用戶無需離開微信,就可以邊聊天邊看盤乃至進行股票交易,與身處大戶室的感受幾乎無異。
這三個月,是小程序撥云見日、從無到有的三個月,自選股團隊為探索開發一款完美的小程序奏響了先聲。
揭秘一:在內容上有所取舍,更符合小程序所適配的場景
小程序的特點在于“輕”。自選股小程序的安裝包只有900K,輕裝的實現,首先來自于取舍的理念。
“小程序不是對APP的原樣照搬。”Poppy介紹說,自選股小程序對APP中深度、專業的資訊服務做了取舍,只收錄了支持個股的部分資訊。因為在微信里,用戶可以通過訂閱號、服務號等多種渠道收看資訊,小程序不必再做重復建設,而是主要適配交易與交流同步的應用場景。
小程序開發團隊對自選股做了重新設計。圍繞用戶的核心需求,在自選股小程序的頁面上,最終只保留了自選、行情和設置三個頁卡,輕巧而清晰。
揭秘二:采用WebSocket協議實現數據實時性
顯示實時行情是股票應用核心功能之一,但實時數據傳輸最為占用網絡資源,也影響到小程序應用的流暢性和用戶體驗。
自選股小程序采用WebSocket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小K說,以往數據更新多采用輪詢機制,即客戶端按照一定的周期頻率發起數據請求,對網絡資源的占用較大。自選股小程序的解決方案是采用WebSocket,當服務器有數據更新時主動PUSH,從而降低了無效的網絡傳輸,使數據的實時性更強。
揭秘三:數據緩存加速數據呈現
自選股小程序通過數據緩存,加速頁面的數據呈現。本地緩存文件最大可以達到10M。
10M緩存量是根據自選股用戶的偏好來設置的。數據顯示,80%用戶的自選股不超過20支,一只股票的緩存數據大約300K,10M的緩存空間足夠緩存30支以上的股票。這對于絕大多數用戶來說已經足夠了,而且實現了用少量數據支持頁面的流暢呈現。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