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誰才是王者? 多核心VS高主頻
201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英特爾近幾代處理器擠牙膏般的升級以及科技以換針腳數量為本的做法讓玩家惱羞成怒,然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第八代酷睿處理器竟然連接口也懶得換了,直接讓第八代酷睿處理器與前兩代芯片組一刀兩斷,就在這時,經過多年奮戰的AMD終于放出了自己的大招,推出了全新系列處理器——銳龍。
基于14nm全新工藝和Zen全新架構,銳龍處理器的表現超出了幾乎所有人的預料,無論性能還是能耗表現都相當優秀,而且延續了一貫的高性價比傳統,更符合主流消費者口味。
從銳龍產品的命名方式可以看出銳龍系列的產品定位非常明確,甚至不用想也知道,R7對應i7、R5對應i5、R3對應i3。
在兩家的主流級別旗艦型號中,R7 1800X的表現大家已經非常熟悉,而如今i7-8700K也已登臺亮相,今天我們就讓二者來一次巔峰對決。
首先來看看最新銳龍、酷睿一些核心型號的參數:
從兩家最新的處理器對比結果可以看出,英特爾側重核心的高頻率,而AMD則側重核心的數量上。
在單核心足夠使用的今天,大家購買處理器都更看重多核心多任務的處理能力,為此本期將針對處理器的多核性能成績做了一次測試,究竟兩者的最終性能表現如何,請接著往下看吧。
二、 外觀:不一樣的面貌 不一樣的性能
↑↑↑銳龍R7 1800X、i7-8700K正面對比圖
銳龍R71800X相比i7-8700K要大上一圈,正面標注了處理器的型號,但沒有標注主頻信息。I7-8700K這里是一顆工程樣品,所以沒有顯示具體型號。
銳龍R7 1800X、i7-8700K背面對比圖
銳龍R7 1800X背面的針腳數量共1331針,采用的新型的AM4接口,依舊是針腳式設計。I7-8700K則是LGA1151接口,觸點式設計。
銳龍R7 1800X、i7-8700K厚度對比圖
處理器長什么樣子相信大家心里已經再熟悉不過了,這里就不做過多介紹了,先上測試平臺參數。
三、 理論性能測試:八核VS六核 高頻VS低頻
——《CPU-Z_1.8.1.1》
使用這個軟件可以查看CPU的信息。軟件使用十分簡單,下載后直接點擊文件,就可以看到CPU名稱、廠商、內核進程、內部和外部時鐘、局部時鐘監測等參數。
同時在改款軟件的測試分數界面還提供了CPU性能測試功能,測試分為兩種模式:單線程/多線程,兩種模式分別對CPU的單線程和多線程進行測試,然后給出相對應的分數作為參考。
CPU-Z測試成績對比
在CPU-Z測試中,R7 1800X憑借多核心的優勢超過i7-8700K 16.6%,提升幅度巨大。
——《wPrime》
wPrime是一款通過算質數來測試計算機運算能力等的軟件(特別是并行能力),但與SuperPi只能支持單線程不同的是,wPrime最多可以支持八個線程,也就是說可以支持八核心處理器,并且測試多核心處理器性能時比Super Pi更準確。
↑↑↑wPrime32M測試成績對比
雖然R7 1800X主頻相對i7-8700K較低,但憑借多核心的優勢降低了兩者的差距,相差幅度降為7.5%。
wPrime 32M的運算量相對較小,并不能看出處理器在長時間的壓力測試下如何,而wPrime1024M測試將大幅增加處理器的運算量,一款處理器性能不僅要強還要更持久對吧!
↑↑↑wPrime1024M測試成績對比
在長時間的壓力測試中,R71800X以8.84%的優勢領先i7-8700K。而高主頻的i7-8700K在運算中降頻很嚴重,通過查看任務管理器查看CPU的主頻也證實了這一點,長時間滿負荷運算后i7-8700K的主頻將會降至4.18GHz。
——《7-zip》
7-Zip是一款完全免費而且開源的壓縮軟件,相比其他軟件有更高的壓縮比但同時耗費的資源也相對更多,如果你需要一款能夠提供強大壓縮性能的軟件,那么它是你最好的選擇。
↑↑↑7-zip測試成績對比
在壓縮/解壓縮能力上,依然是高主頻的酷睿i7-8700K領先,看來高主頻是非常有優勢的,在多核心性能上R71800X則憑借16線程的優勢將差距縮減至3.98%。
——《POV-Ray》
POV-Ray是一款能夠在短時間內持續追蹤光線視覺,產生高質量計算機圖像的工具,同時該軟件也是一款開源軟件。
光線跟蹤(ray tracing)是一個能在二維(2D)屏幕上呈現三維(3D)圖像的方法,它能渲染出高精度的影像。
↑↑↑POV-Ray測試成績對比
渲染上依然是多核心占凈優勢領先i7-8700K 5.45%。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使用針對電影電視行業開發的Cinema4D特效軟件引擎,可以測試CPU和顯卡的性能。Maxon公司表示,相對于之前的9.x版,R11.5版更能榨干系統的最后一點潛能,準確體現系統性能指標。
測試包括兩項,分別針對顯卡和處理器的性能指標。因為我們測試的是處理器的成績,因此這里不做OpenGL測試。
測試時,第一次將使用處理器全部核心和線程渲染一張高精度的3D場景畫面;第二次測試使用CPU單核心單線程渲染一張高精度的3D場景畫面。
——《3DMark》
3DMark是FutureMark公司的一款專為測量顯卡性能的軟件,現已發行3DMark99、3DMark2001、3DMark2003、3DMark2005、3DMark2006、3DMarkvantage、3DMark 11和The New 3DMark。而現在的3DMark已不僅僅是一款衡量顯卡性能的軟件,其已漸漸轉變成了一款衡量整機性能的軟件
3DMark測試成績對比
在Time Spy物理測試中R7 1800X再次發揮了多線程的優勢,和i7-8700K相差僅2.74%。
四、游戲性能測試:八核心足以 高主頻食用更加
——《3DMark Time Spy綜合得分》
3DMark測試成績對比
在Time Spy綜合成績中R7 1800X發揮了多線程的優勢,險勝i7-8700K,領先i7-8700K 0.31%。
游戲測試環節,三款游戲測試均在2K分辨率下進行。
——《古墓麗影:崛起》
《古墓麗影:崛起》是一款單機類動作冒險游戲,該游戲是《新古墓麗影(原名:TombRaider,即是古墓麗影9)》的續作,于2015年12月正式發行。
《古墓麗影:崛起》參數設置界面
選擇游戲預設值Very High,關閉垂直同步,勾選DX12,開啟SSAA*4,其它保持默認值,使用游戲自帶的基準測試進行跑分測試。
《古墓麗影:崛起》幀數對比
在《古墓麗影:崛起》基準測試中,兩者成績均非常接近60幀,這一度讓我懷疑是不是沒關閉垂直同步選項,再次回到游戲設置界面發現并沒有開啟垂直同步選項。
兩者在基準測試中幀數相同均能夠流暢的運行游戲測試,當處理器達到一定性能之后,游戲幀數高低很大程度上都決定于顯卡的性能。
——《孤島驚魂4》
《孤島驚魂4》是由Ubisoft Montrealt開發,Ubisoft發行的一款 第一人稱射擊游戲。
該作舞臺從三代的小島搬到了一個位于喜馬拉雅的架空地區“Kyrat”,Kyrat將會設定為被一個自封為王的人專制的地區,同時也是一個無法制的、殘暴的野蠻地區。玩家將探訪其中的Kyrat地區,同一位軍火商對抗。
↑↑↑《孤島驚魂4》參數設置界面
四、 溫度及功耗:1800X溫度/功耗表現可喜 遠低8700K
待機/滿載狀態下處理器溫度對比
處理器溫度上,英特爾成功的奪得了“電熱爐”的“寶座”,i7-8700K待機溫度高出R7 1800X7℃,滿載溫度更是達到了100℃的結點溫度(處理器容許的最高溫度)。
不得不說R71800X的釬焊是非常給力的,反觀英特爾從二代酷睿處理器后就一直采用低成本的硅脂散熱材料,在四核心時代靠著先進的制程把溫度控制的很好,但核心數量暴增后散熱問題立馬就暴露出來了。
待機/滿載狀態下處理器功耗對比
同樣在功耗上英特爾也是一路“領先”,高出R7 1800X 25W,在滿載時功耗更是上升至216W高出R7 1800X 41W。
五、 總結:英特爾“大意失荊州” AMD成功上位
新特性:本次AMD帶來的銳龍系列處理器不僅僅是單純的帶來了更加強勁的處理器,它帶來的是帶來更多的可玩性,比如全系列不鎖頻設計,中端B300系列的主板也能進行超頻設計,更精確人性化的AMDRyzen Master超頻軟件。
AMD Ryzen Master超頻軟件
性能:R71800X的誕生一舉打破了四核心夠用的謬論,多核心性能上已經超過了6核心的i7-8700K。在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性能強勁的單核心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多任務的需求,同時處理器的主頻也不可能無限制的提升,若想進一步提升性能,必定要朝著多核心的方向發展才行。
溫度及功耗:英特爾這次在這方面“完勝”AMD,R71800X滿載溫度比i7-8700K低35℃,滿載功耗i7-8700K更是高出R7 1800X 41W。
總結:兩款處理器在各大電商平臺售價均為3599元,看來這次AMD是來真的,即便面對六核心高主頻的i7-8700K處理器也沒慫。
目前八代酷睿只有Z300系列的主板可選,而目前市面上可購買到的Z300系列主板價格均在1500元左右,單處理器與主板這兩件產品就占到了4699元左右。本就倉促發布的產品加上高昂的平臺成本更加限制了玩家們購買的熱情,只能說英特爾走點心吧。
而AMD不僅擁有高端系列的X300系列主板,更有性價比超高的B300系列中端主板,讓整套成本瞬間降低700元,這多出的700元預算放在內存與固態硬盤上豈不美哉!
可玩性上AMD這次真的是為玩家帶來很多驚喜,全系列不鎖頻設計,加之B300系列的中端主板也可進行超頻,進一步拉低了超頻的門檻,配合傻瓜式的超頻軟件,一鍵調控,看來AMD這次真的是“玩大了”
多核心勢必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從英特爾匆忙推出六核心的i7-8700K也能夠看出這一點,但是英特爾沒料到的是這一次失手的不是八代處理器的性能,而是輸在溫度與功耗上。
最后想說無論是AMD和英特爾誰輸誰贏,作為消費者,我們并不關心這些,我們需要的是更加強勁更加實惠的處理器,而不是每代擠牙膏般的升級!
以上就是VEVB武林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R7-1800X與i7-8700K區別對比評測,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大家如果還有疑問的話,可以在下方的評論框內給我們留言哦。我們會盡自己所能的為大家解答。謝謝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也請大家繼續關注VEVB武林網的后續教程和軟件。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