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l用來給對象賦值(Objective-C中的任何對象都屬于id類型),NULL則給任何指針賦值,NULL和nil不能互換,nil用于類指針賦值(在Objective-C中類是一個對象,是類的meta-class的實例), 而NSNull則用于集合操作,雖然它們表示的都是空值,但使用的場合完全不同。
示例如下:id object = nil; // 判斷對象不為空 if (object) { } // 判斷對象為空 if (object == nil) { } // 數組初始化,空值結束 NSArray *array = [[NSArray alloc] initWithObjects:@"First", @"Second", nil]; // 判斷數組元素是否為空 NSString *element = [array objectAtIndex:2]; if ((NSNull *)element == [NSNull null]) { } 今天做項目的時候就遇到,要判斷數組元素是否為空,我的以下寫法,都無效if(!element)if([element length]>0)if(element== NULL)if(element == Nil) // 判斷字典對象的元素是否為空 NSDictionary *dictionary = [NSDictionary dictionaryWithObjectsAndKeys: @"iphone", @"First", @"iPad", @"Second", nil]; NSString *value = [dictionary objectForKey:@"First"]; if ((NSNull *)value == [NSNull null]) { } 歡迎大家繼續補充他們的區別。加深理解一1、nil:一般賦值給空對象;
2、NULL:一般賦值給nil之外的其他空值。如SEL等;
舉個栗子(好重啊~):
[NSApp beginSheet:sheet modalForWindow:mainWindow
modalDelegate:nil //pointing to an object
didEndSelector:NULL //pointing to a non object/class
contextInfo:NULL]; //pointing to a non object/class
3、NSNULL:NSNull只有一個方法:+ (NSNull *) null;
[NSNull null]用來在NSArray和NSDictionary中加入非nil(表示列表結束)的空值. [NSNull null]是一個對象,他用在不能使用nil的場合。
4、當向nil發送消息時,返回NO,不會有異常,程序將繼續執行下去;
而向NSNull的對象發送消息時會收到異常。
因為在NSArray和NSDictionary中nil中有特殊的含義(表示列表結束),所以不能在集合中放入nil值。如要確實需要存儲一個表示“什么都沒有”的值,可以使用NSNull類。NSNull只有一個方法:
+ (NSNull *) null;
nil是一個對象指針為空,Nil是一個類指針為空,NULL是基本數據類型為空。這些可以理解為nil,Nil, NULL的區別吧。
淺談關于nil和 null區別及相關問題
1、nil和null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比較簡單,nil是一個對象,而NULL是一個值,我的理解為nil是將對象設置為空,而null是將基本類型設置為空的,個人感覺有點像屬性當中,基本類型分配為assign NSString類型一般分配copy,而對象一般用retain。而且我們對于nil調用方法,不會產生crash或者拋出異常。
看一段
nil -> Null-pointer to objective- c object
NIL -> Null-pointer to objective- c class
null-> null pointer to PRimitive type or absence of data.
看一下用法
NSURL *url = nil;
Class
int *pointerInt = NULL;
nil是一個對象指針為空,Nil是一個類指針為空,NULL是基本數據類型為空。這些可以理解為nil,Nil, NULL的區別吧。
2、一個可以研究一下的問題
在dealloc中
-(void) dealloc
{
self.test = nil;
[_test release];
test = nil;
}
這幾個的區別
先說最簡單的
再說self.test = nil;說明一下 屬性和setter和getter方法就不難理解了
-(void) setTest:(NSString *)newString
{
if(_test != newString)
[_test release];
_test = [newString retain];
}
-(NSString *)test
{
return
}
這個是setter和getter方法,而在這個問題中相當于剛才的代碼改變為
if(_test != nil)
[_test release];
_test = nil;
現在就比較容易解釋了,setter方法會retain nil對象,在這之前已經先release了舊的對象,這個方法優點是成員變量連指向隨機數據的機會都沒有,而通過別的方式,就可能會出現指向隨機數據的情況。當release了之后,萬一有別的方法要用要存取它,如果它已經dealloc了,可能就會crash,而指向nil之后,就不會發生錯誤了。nil說白了就是計數器為0,這么說吧,當真正release一個對象的時候,NSLog是打印不了它指向的內存控件的,而當nil的時候,是可以打印出來指向的一個內存空間。
那么現在也不難解釋test = nil;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